•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大华网】激发县域活力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市各区县立足资源禀赋,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2023-10-23 17:10

云澳中心渔港一排排渔船整齐停泊着。  本报记者 陈史 摄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今年2月以来,我市上下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这个首要任务,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奋力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跃升。

统筹优势资源,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近日,金平区鮀江街道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分别举行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行动签约仪式,助力县域、高等教育实现双向高质量发展。金平区紧扣工业上楼、科技赋能、城市更新、产城融合,通过与两所高校建立结对帮扶共建框架协议关系,发挥区域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把人才、技术、产业等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推动金平“百千万工程”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在两所高校强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下,能为鮀江街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焕发新的生机。”金平区鮀江街道办事处主任蔡奕生说。紧盯产城融合示范创建的发展目标,鮀江街道重点打造“四区三河两带”发展格局,两所高校将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基层人才培养、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领域,分别组建4支结对帮扶团队驻街进居,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突出文旅融创设计,支持助力鮀江街道“百千万工程”发展。

阶段来,金平区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重点工作突破的抓手、攻坚的重点,主动谋划、精准发力,以竞标争先的奋进姿态、一抓到底的韧劲决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驱车从礐石大桥进入濠江区,第一站便抵达礐石街道,这是该区面积最大的街道,下辖17个社区。从上空俯瞰,礐石街道呈现狭长的带状格局,地理上南面濠江、北临汕头港,且礐石大桥、海湾大桥、海湾隧道、虎头山隧道等贯连汕头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要线皆在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礐石街道辖内的南滨片区通过完善文化、教育、旅游、体育配套项目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从最初的一片滩涂沟壑,蝶变成一座独具潮味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入住、游客打卡。与此同时,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该街道聚焦“镇域经济、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绿美生态”五大方面进行工作部署。

近期,位于珠浦社区的200亩闲置工业用地被回收并实施“工改工”,将引进家居建材、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产业,建设濠江高新科创产业园,打造粤东高新企业聚集基地,力争今年底启动一期约100亩的建设。作为“建筑之乡”,该街道还持续壮大建筑这一乡村产业,利用本地建筑资源优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同时,鼓励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多元化发展途径,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

礐石街道大力推进区域融合共兴的有力实践,是濠江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该区聚焦“港城融合示范区”发展定位,围绕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区,统筹区的优势、街道的特点、社区的资源,正围绕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改革赋能持续发力,在做深做实“风电、新城、共富”三篇文章,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和城乡融合发展上稳步推进,让“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挖掘特色资源,走各具特色的乡镇振兴之路

当前,汕头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良好氛围,蓄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各地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走出各具特色的乡镇振兴之路,助力汕头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后花园村位于南澳岛主峰果老山北侧,地处山坳,形若盆地,山林覆盖率超过90%,生态环境优越,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天然“氧吧”的美称。风景优美的“海阔天空”观光平台,背山向海,风景静美,空气中氧负离子满溢。中秋国庆期间,不少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拍照游玩,还有市民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留下最珍贵的甜蜜瞬间。

置身这处观景平台,给人带来海天一色的视觉冲击。而当夜幕降临,海面波光粼粼,渔灯点点,灿若星河。近年来,后花园村依托海阔天空景点,以及独具特色的古村落、闻名遐迩的“宋茶”茶园、三百多年的古楠木等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海岛文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美丽圩镇建设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来,南澳县坚持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一体推进、整体提升,选定云澳镇作为省级美丽圩镇示范镇,7个村作为示范村重点打造。紧扣“百千万工程”要求,云澳镇全力推进美丽圩镇示范创建工作,立足传统渔业和文旅产业优势,认真谋划实施美丽圩镇6大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独具韵味的海岛美丽圩镇。示范村之一的深澳镇走马埔村,坚持拓展生态养殖效能,不断强化“彩虹海”发展效益,依托观海观落日、依山品鸟语花香等与众不同的特色环境,打造独特亮点的民宿产业。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网红村”“民宿村”——后兰村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古村落、民宿客栈、特色美食等串珠成链,培育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民宿,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位于莲花山南麓的澄海区莲华镇,是广东首个4A级旅游镇。秋日的西浦村,如诗如画,吸引一批批画家、学生写生采风。今年7月,西浦文化艺术村开发项目启动,将打造青少年劳动教育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民宿等,进一步盘活当地生态风光、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其中,青少年劳动教育研学基地计划今年内建成投入运营,通过“公司+经联社+农民”的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以及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距离西浦村不远的林畔村,有一片300多年历史的“驷马拖车”特色古民居建筑群。林畔村发动热心乡贤,投资启动“驷马拖车”民宿项目,对大院内94间房屋及2间中厅进行修缮装修,整体提升周边文化广场、观赏池塘环境,推动林畔村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并争取带动雅道梓“四方古寨”、下寨休闲民宿开发和研学产业发展。

莲华镇是全省首个全镇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汕头后花园”的美誉,辖内19个行政村景点星罗棋布,村村皆有好风光。“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莲华镇围绕“市民休闲度假康养后花园”发展定位,勾画山水相依的文旅画卷。“我们通过串珠成链,把镇域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并结合研学产业、温泉康养产业的大健康产业,支撑‘百千万工程’的产业基础。”澄海区莲华镇党委副书记刘刚说。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县域经济

特色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无疑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

潮南区牢牢扭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锚定任务、靶向发力,推动“制造业起家”向“制造业当家”转变。记者了解到,潮南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打造纺织服装1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品文具、精细化工、口腔用品、钻艺珠宝4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导入电子信息、大健康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1+4+N”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4.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1.56%。两英风华、高美工业片区已落地项目18个,总投资约24.8亿元,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汕头)产业园一期已完成生产线设备安装和厂房改造,计划10月投产。近期潮南区被认定为全省制造业先进区(县)、全省工业稳增长优秀县(区)。

同时,潮南区突出产业共建,兴起招商引资“热潮”,通过建立与宝安区县级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强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要素保障,强化“一把手”招商、全民招商,设立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组和代办专窗,实行全流程代办服务,大抓招商引资。今年来,从洽谈到落地全流程代办服务招商引资企业8家,成功吸引并推动了深圳市金嘉福钻艺现代珠宝创意产业园、圣达安实业锦纶纺纱生产、义乌市潮汕商会企业组团投资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各县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发力点”,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建设热潮。

阶段来,龙湖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到深圳洽谈项目、考察企业,与坪山区共商对口帮扶协作有关事项,初步谋划在龙湖现代产业园区新溪片区打造“坪山—龙湖产业合作区”,率先在全市探索科创“反向飞地”发展模式;龙湖区率团赴香港,出席香港龙湖同乡会首届会董会就职典礼,并开展招商引资、交流等系列活动……这正是龙湖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深化帮扶交流、汇聚华侨力量实现合作共赢的生动实践。

为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龙湖区一方面积极开展“一把手招商”,锚定优质产业项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珠三角外迁产业,结合龙湖既有产业基础,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方面落实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对接—落地—建设—投产”闭环管理,每季度形成一批、对接一批、洽谈一批。下来将借助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及“粤贸全球”“粤贸全国”重大平台,组织企业高质量多方式参展,为企业谋求更高层次发展打造高质量平台。

如何以“头号工程”之势推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潮阳区则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全区加快推动纺织服装、能源及配套产业2个县域产业集群向千亿元和五百亿元迈进,力争培育一批华能、华电等超100亿元和50亿元的能源企业以及荣昌纺织、天浩锦纶等超3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同时,加快“一城三园区”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实施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海门片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力争尽快完成汕汕铁路潮阳段、京灶大桥潮阳段、汕南大道潮阳段、500千伏华电汕头电厂扩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潮阳段)、潮阳区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华润燃气潮阳综合站、70个老旧小区改造等(抓好)一批城区补短板强弱项示范项目。此外,聚力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在海门、和平、谷饶先行实施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蔡晓丹 李德鹏 杨舒佳 郭 丹 陈若萱 林蓁 郑奕潘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https://www.dahuawang.com/shantou/content/202310/23/c130635.html

上一条:【南方+】智能医学领域大咖齐聚汕头,分享前沿科研成果 下一条:【大华网】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兴云:活化侨文化资源 打造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