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9时,汕头市中小学美育浸润合唱教学工作坊在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支持下正式启动。
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16名音乐教师齐聚一堂,在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廖文兰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全天候、聚焦专业成长与美育传承的深度学习之旅。
致辞明初心:在反思中锚定使命
开班致辞环节,汕头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郑源老师以“传承”与“珍惜”为核心关键词,结合自身深耕汕头美育领域多年的经验,回顾了汕头市中小学合唱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正视当下合唱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指出我们需直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迅速引发在场教师共鸣。
郑源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明确培训使命:“互联网时代带来教育资源公平优势,人工智能更推动知识平权,我们绝不能甘于落后。我走过许多潮汕校园课堂,深知这里的孩子天真可爱,更应多想办法,让他们和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一样,在歌声中走向更大舞台。”
作为深耕一线26年的美育工作者,他还向教师们分享实践经验:“美育教师的地位要靠自身争取,即便组建校级合唱团有困难,也可从美育自然班起步,让歌唱的种子真正种在孩子心里。”
同时,郑源代表主办方明确了“严肃且活泼”的培训纪律——“人员不替换、不缺席”,并提出硬性考评要求:每位教师结业后需在本校建立班级或校级合唱团,将本次所学切实反哺学生,真正推动美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名师传心法:在细节中破解难题
“把教学当成情怀而非工作,这是一生的事业与热爱。”廖文兰老师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在场教师的距离。作为长期深耕合唱教学一线的专家,她曾多次参与汕头大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深知基层教学痛点。此次工作坊正是去年与郑源沟通竞任培训工作时达成的共识——针对300人大型培训中无法解决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开设“合唱指挥技法艺术小课”实现精准赋能。
教学环节中,廖文兰从指挥基本姿态入手,逐一纠正细节偏差,“二拍子指挥要重心向下,肩颈松弛,预备动作与肩同宽且不低于九十度”“手势要传递愉悦自信的信号,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她带领老师们对着镜子练习,用“下外上”口诀规范四拍子指挥手势,配合节拍器进行中速跟练,强调“线要连贯,点要清晰,弹性处理更显干净”。针对姿势不标准的教师,廖文兰逐一进行一对一指导,课堂上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愉悦的氛围让指挥练习更具感染力。
“排练要带着预判意识。”廖文兰结合合唱作品,引导教师分组分析:“要提前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用观察解决问题,用步骤提升效率。”这种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的指导,让老师们茅塞顿开。
浸润续新篇:在传承中奔赴热爱
当天培训在全体合影中落下帷幕,但美育传承的征程仍在延续。正如廖文兰所言:“汕头是教育的沃土,即便星星之火暂未燎原,我们也要以热爱坚守。”这与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持续四年推进美育浸润行动的理念高度契合——通过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社团建设等多元形式,已让近万名师生受益,更与汕头市教育局推动的“全市美育资源整合”工作形成合力。参与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他们将把“指挥技巧”与“育人理念”带回课堂,从班级合唱起步,逐步孵化校园合唱团。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