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南方+】汕头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你Pick哪一支?

2024-09-13 16:37

大学生如何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今年暑假,汕头大学团委围绕团省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有关工作要求,组织师生与汕头南澳县、揭阳揭西县等地积极联系,根据县域需求组建突击队,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这个夏天,汕头大学共有55支团队,超过1000人次师生分赴揭阳揭西县、汕头南澳县、金平区等地,重点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保育、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各项服务。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结合实践成果,学校筛选并推荐12支青春队伍,在南方+客户端展现风采。

“数智兴村”实践队

“数智兴村”实践队致力于打造“数字+智慧+文旅”乡村文旅振兴新模式,通过调研汕头市东里镇乡村文化,搭建文化景观数据库,数字化留存古建筑。针对东里镇设计文旅规划方案、文旅路线等文旅服务内容,助力当地发展文旅产业。

基于东里镇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数字化留存手段而面临文化遗失,且无法在发展旅游业时充分展现文化特性等问题,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拍摄收集当地建筑文化等图片资料超3000张,并运用数字技术成功搭建文化景观数据库,助力文化的数字留存。

此外,团队还为东里镇开发了导航小程序。该小程序集东里文化和导航功能于一体,点击率和使用量达13200次。

碧海淘“金”团队

7月10日至18日,碧海淘“金”团队来到南澳县深澳镇,对当地“南澳金贝”养殖现状、制约当地养殖发展的问题开展调研。

团队调研队主要任务为调研当地海水养殖现状与发展前景,培育组则由研究生与博士组成,主要负责开展优质苗种培育工作。

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团队成员通过对养殖户,当地养殖企业的交流,发现苗种缺乏、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都是现有“南澳金贝”养殖面对的困难。

培育组成员在汕头大学南澳实验站开展优质苗种培育工作,增强抗压性,提高成活率,同时研发扇贝深加工产品。

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新品系都已进入第四代培养,示范养殖工作也在推进中。

多语讲好南澳故事实践队

7月,“多语讲好南澳故事”实践队四十余名师生,踏上了探索南澳深澳镇、云澳镇的实践之旅。

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用镜头捕捉南澳岛的独特魅力。视频作品不仅展现了南澳岛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还通过多语言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澳、走进南澳。

透过同学们的镜头,南澳故事以丰富多彩的面貌被呈现,使得观众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南澳的民俗风情。

与此同时,写作组的学员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入挖掘南澳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撰写了多篇非虚构创意作品。这些创意写作作品也丰富了南澳文化的内涵,为南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韵绘梦”实践团

汕头大学“海韵绘梦”实践团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在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联合指导下,深入南澳县后宅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活动,成功举办了“Fun肆一夏·汕耀南澳”——夏日音浪企划活动。

此次突击队行动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为南澳县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注入新活力。

海边音乐会则将琵琶、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与舞蹈、歌曲、吉他等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观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澳独特的海岛风情,促进了南澳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南澳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也进一步助力南澳县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后宅“珠”联璧合突击队

后宅“珠”联璧合突击队秉持服务农村、助力发展的宗旨,前往汕头南澳县后宅镇宫前村。

针对宫前村有效整合农业、红色文化和旅游业资源的建设困境,突击队积极与该地结对,创新性探究宫前村农文旅融合机制。

突击队立足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性提出大力创新白珠苦瓜品牌建设路径,为白珠苦瓜设计特色IP,提高知名度。同时,挖掘渔民革命运动历史底蕴,活化红色资源,为打响宫前村农文旅融合知名度提供有关建议。

未来,突击队将继续优化宫前村文旅路线图,为到访游客提供观赏路线,同时构建新媒体平台,赋能宫前村高质量发展。

“薪火红动”突击队

“薪火红动”突击队聚焦汕头市澄海区华侨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小程序、交互式推文、创意类互动课堂等多元宣传方式,讲好华侨故事,促进当地文化传播和文旅产业发展。

在澄华街道调研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名人事迹宣传方式较为传统,因此,团队采用交互式推文的形式,通过手绘漫画和动画的形式生动展示许包野烈士的事迹,增加推文可读性。

此外,团队调研发现,莲下镇虽然文旅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的整合宣传平台,导致游客难以快速获取信息。于是,团队设计出一款小程序,清晰直观地展示莲下镇的美景、名店、小吃等内容,帮助游客轻松游览。

“红动潮汕”文旅实践队

8月,“‘红动潮汕’文旅实践队”团队前往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开展“红色文化+推普”志愿服务活动。

火炬村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历史悠久,拥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团队调研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依托火炬村红色资源优势,运用诵读、书画等方式,采取集中教学、一对一辅导、举办红色研学、成果汇演等形式,开展中华经典文化传播及普通话推广活动。

团队还在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摆摊设点,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下乡行活动。实践队员向火炬村村民详细讲解了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资助项目的内容和申请条件。

揭西三下乡服务队

揭西三下乡服务队在揭西河婆街道溪西小学开展义教。

团队成员结合医学专业优势和特长,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教学课程,包括红色教育、安全教育、口腔健康、CPR急救方法和海姆立克法等课程。

此外,揭西三下乡服务队还积极参加在揭西县河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活动。

义诊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团委联合汕头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团委、揭西县人民医院、溪西小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现场,团队成员向村民们发放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帮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绿美韩江”水资源保护突击队

为科普韩江水情、培育生态理念、倡导节水风尚,“绿美韩江”水资源保护突击队走进汕头市明珠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石炮台街道平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群众介绍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设背景和功能效益、日常节水方法等知识,提供多元科普体验,培育社区公众的爱水、护水情怀。

同时,突击队45名学生联合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了“知识宣讲—戏剧表演—意识提升”三位一体的科普体系,走进汕头市多所中小学,引导青少年了解韩江水情以及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号召青少年积极参与护河活动。

“薪火乡传”暑假工作营突击队

“薪火乡传”暑假工作营突击队深入揭阳市金和镇山湖村,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实践地存在着祖祠文化传承发扬不足、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不完善、营销推广不足等问题。

根据当地发展需求,突击队努力推动山湖村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并开展了支教、义诊、普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聚焦山湖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突击队深入挖掘当地祖祠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团队数字化人才优势,通过拍摄乡村宣传片、制作电子旅游观光地图等方式,推动服务乡村文化传承和文旅发展。

此外,突击队还深入乡村基层,开展趣味摆摊、义诊服务、文艺汇演、暑期第二课堂支教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为当地居民带去力所能及的服务。

“凤江缘梦”突击队

这个夏天,“凤江缘梦”突击队前往揭西县凤江镇,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聚焦15个行政村的乡村规划,开展调研和设计工作。

通过与各村干部开展专题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受访村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展,并着重围绕花寨村及周围村庄进行乡村风景记录、历史文化挖掘以及特色农业考察等。同时,立足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各村发展规划与现存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乡镇产业建设、文旅融合相关建议,设计村庄规划图。

“与‘理’忆启承非遗”实践团

“与‘理’忆启承非遗”实践团团队成员在南澳岛深入调研,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开展了“多彩科普绘南澳,‘双百’助力‘百千万’”汕头大学第二届科普文化节暨南澳科普嘉年华活动。

这场“线上+线下”的嘉年华共开设21个展区,汇聚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海洋的神秘和环保的清新,为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科学与文化的盛宴,吸引了线上线下超3000人参加。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继续深挖汕头文化故事,以铁枝木偶戏或潮剧的形式,将地方文化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林煜 李倩彤

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9/13/c9737883.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3829&appversion=11600&firstColID=3829&enterColumnId=0&date=&layer=3


上一条:【羊城晚报·羊城派】再+1!汕头大学微生物学新晋ESI全球前1%学科 下一条:【南方+】粤东首例人工心脏置入术在汕头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