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汕地区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据悉,此研讨会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充分整合广东省图书馆界、潮汕图书馆界的智力资源,落实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图书馆建设任务,共同推动潮汕地区图书馆工作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广州、深圳及潮汕地区共十二所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及馆员代表,共计3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图书馆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

汕头大学图书馆。
会议伊始,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院士致欢迎辞。王泉不仅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汕头大学及图书馆的建设情况,还深刻阐述了科学与哲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图书馆在塑造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他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图书馆能够顺利启用,成为推动潮汕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学术研讨环节,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振宁和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先后作了题为《深圳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实践及对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思考》《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以广州图书馆新馆十年为例》的主旨演讲。

研讨会现场。
胡振宁梳理了“数字化转型”写入多项政府文件的深刻发展内涵和发展历程,指出“未来学习中心”是集知识服务、学习支持、教学支持为一体的学习新生态,以深圳大学图书馆为例,深入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是内涵耦合、朝向一致、双心一意的关系,强调图书馆是未来学习中心不可缺席、至关重要的建设主体。
方家忠则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图书馆转型”便成为图书馆界所关注的问题。十年来,广州图书馆新馆完成了从文献信息服务到文化交流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公共交流服务的演进历程,形成以人及人的知识、信息、文化需求为中心,逻辑连续、有机衔接的同心圆服务架构。“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始终在于人的价值实现。”方家忠表示,未来广州图书馆将会持续寻求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守人文主义的底色,强化其科学、文化功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主旨演讲之后,潮汕地区各图书馆专家学者从多视角出发,集体讨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信息文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陈新红、汕头市图书馆馆长林黎南、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揭阳校区分馆馆员王春曲等专家分别提出“如何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引进社会化合作单位,如何有效高效合作”“高校师生读者用户画像”“书目元数据转换”“高校图书馆如何衔接公共服务”等议题,与主讲嘉宾及潮汕同行展开热烈讨论。

汕头大学图书馆。
闭幕式环节,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景熙对此次研讨会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发言,指出此次会议分享了经验、交流了思想、沟通了感情。陈景熙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潮汕图书馆界在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面临着很多转型发展中共同的问题,需要持续营造更多共同探讨、学习、沟通的机会。陈景熙同时提出了潮汕图书馆界通过轮办会议、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倡议。
南方+记者 陈斐仪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3/09/c8674129.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0&appversion=11000&firstColID=87&enterColumnI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