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单

“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她时代 -> “她榜样” -> 正文

回顾 | 淑德书院X城市萤火虫行动好奇青年说YOUTH AND CURIOSITY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06 阅读次数:


什么是内驱力?它是一种可以帮助我达到目的的工具还是一种现象?我有内驱力吗?我怎么发现内驱力?我怎么使用内驱力?

活动开始前大家似乎对“内驱力”这个概念充满了疑惑,活动结束后大家对“内驱力”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528日,淑德书院联合《100期城市萤火虫行动》和Shero女性心理平台一同举办了首期“好奇青年说YOUTH AND CURIOSITY”线下直播座谈会。

 

 

本次活动我们分为了“直播观看互动”和“讨论分享”两大环节。在“直播观看互动”环节中,嘉宾们通过线上直播互动的方式向我们的同学们分享,并以在线连麦的方式与我们汕大的同学进行问答互动,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内驱力”这一话题。直播座谈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嘉宾们分享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在这次座谈会中,同学们既收获了知识和力量,驱散了自己的一些迷茫和疑惑,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与其他在场的小伙伴共勉。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次充满着思想碰撞的直播座谈会吧~

直播进行时

本次直播座谈会我们邀请了唐文洁、周涛声、李元卉和修侃四位身份背景不同的嘉宾来跟同学们一起多元地探讨“内驱力”这一话题。四位嘉宾们分别从自身经历跟同学们分享了“内驱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寻找内驱力的一些方法论,从他们的经验和心得分享中,同学们受益匪浅。

 

唐文洁 Jill:《100期城市萤火虫行动》发起人, Ladies Who Tech联合创始人,2019年被评为Tatler Asia中国新锐先锋100人,2020年获“中国美国商会未来领导力奖”年度影响力奖。

金句摘录:

1.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但是我们花的品种各有不同,所以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请静静等待你的开花时间。

2.内驱力的培养是一个养成系的过程。你首先要去行动、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反馈、结果,这样才能促使你获得更多的力量去做更多的事情,去滋养你的信念。

3.对于创业者而言,光有梦想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落地能力,所有的梦想都是天马行空,所以行动力是内驱力里特别重要的一个点。

4.好的内驱力是我知道我自己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推着我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每天自我讽刺,自我打击。

 

周涛声 CAROL:纽约大学客座教授,资生堂集团中国事业创新投资室高级副总裁,2019年出任资生堂集团中国事业创新投资负责人。

金句摘录:

1.除了有想要做的心态还需要有action。大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时候,就需要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因为passion是需要行动和时间去慢慢养成的。

2.在我们寻找自己的passion时,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观察这个事情,然后慢慢的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你想要变成的人。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到自己的成果,你就会半途而废。

3.我的座右铭是Just do it,因为很多时候想太多,反而最后什么都做不了,越想可能越迷茫。

 

李元卉 Rachel: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曾任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国际部,担任传播部主管,Shero女性心理平台创始人,昆明南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Ladies Who Tech Kunming Chapter Leader.

金句摘录:

1.内驱力是我们内心最原始的,像发动机一样的原始欲望,同时也帮助我们人格稳定。它是源于我们做某件事的原因,即我们热不热爱某件事情。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推动人去做一件事情最长久、最稳定的motivation。内驱力的核心在于,你知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2.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两层最重要的关系需要去处理:第一层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第二层是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大家可在各种平台上如何和上级以及同伴处好关系,但很少看到如何和自己处好关系。如果不把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内在秩序不稳定,就容易出现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攻击。而如果没有内驱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如何推进自己往前走就很容易收到外界影响。

3.要分阶段寻找自己的内驱力:

第一个阶段:building up。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做加法,给自己足够多的经验和样本。第二个阶段:找到自己的热爱,开始做减法。当我们认为样本已经足够时,就可以开始筛选,找到自己擅长的,然后找到自己适合,并且把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部分淘汰掉。

4.无论我们学再多技能,我们都无法抵抗内心的声音,因此每天我们都需要和自己对话,告诉自己:我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学会让自己放松,并激励自己、接受自己

 

修侃 Shocann: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2017年参与创立上海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担任上海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品牌负责人,曾担任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现致力于保护和创新中国传统本源民族文化艺术。

金句摘录:

1.内驱力是一个最简单的人的原始本能——我想要。内驱力非常核心的一点是来自于欲望,是最原始、深层的能跟人自己本性连接的一个方面。

2.我推荐如果有条件的人可以有一个gap year——去工作或旅行,通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工作经历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去听自己的内心。很多事情我们脑海里想会觉得很简单,但只有做了才能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而且人的passion其实是不断找寻找的过程中增加的。

3.很多人迷茫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目标但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完成这个目标。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先把目标放放,活在当下,或许生活带来的结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同学们一起观看直播)

 

(同学们在观看直播是记录启发点 

 

分享进行时

在直播结束后,同学们针对嘉宾们分享的内容进行了延伸讨论和思考,并相应制定了相应的action plan,将今天的收获和感想落实到行动当中:

 

讨论交流

Q: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被困在了无法行动的当下,无法走出那种自卑的,亦或者是止步不前的困境中,怎么办?

分很多的小目标,制定计划,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喘口气。(但是还是很多精力思考)

A:不要劝退自己,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A:建立自信

 

Q 小事听自己,大事听别人or大事听自己,小事听别人?

A:规避风险,通过交流,成功事例来让自己避免承受一些自己当前的阅历无法遇见的事情。

A:如果热爱一件事情就不要计较太多。

 

Q:加法减法,在自己的生活上究竟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学习上的加法减法怎么做?

A:抛开结果以及利益去谈,单是在做很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人就是一种收获。

A 我将尝试犯更多的错误,我将尝试将事做的不那么完美,我将更认真的做更少的事。做事可能没有太多的正面反馈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但是错误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收获。

A:不要什么事情都掺一脚,更多的是专注一件事情可能会让自己学到更多。

A 去参加了可能对自己专业没有很多帮助的事情,但是认识了很多人。

 

 

 

 Action Plan

 

1.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想去医院调研的方案还只是一直在写方案,没有付诸于行动,听完讲座后立马把自己的行动力付出,联系了一位认识的医生,准备就去找他。

2.靠自己的激情来做事情,之前没有参加太多活动,因为自己是研究生。但是这学期加入淑德找到了很多活动,保持自己的活力,找到科研动力。希望将来能多参加其他活动,平衡好学业和生活。

3.以前总是在计划着要运动减肥,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这次分享交流之后打算开始真正落实自己的运动计划,每天去跑步打卡,将计划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参与有感

叶子昕:

我是一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大四学生,叶子昕。在去年的7月,我做了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决定——我要大四之后再申请研究生。中国有一个年龄焦虑感很强的社会环境,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儿。我的一位老师劝我:“如果你是想要放松一年,可以先拿到offerdelay嘛。”几位师兄师姐不太理解,只是觉得也许很酷。有几个前辈坚决反对,认为这一年我会失去很多东西,太浪费了。可是我当时在迷茫之中,完全不想再过那种——被读书的目标推着往前走,最后一头栽倒在工作的坑里,也许中途结婚生子,兢兢业业十几年退休后成为慈祥的老太太——简直是一眼可以看得到尽头的人生。

是的,我喜欢我的专业,但是……我血液里躁动的因子劝说我:“为什么不多了解一下你即将要呆的行业呢?为什么不多和医生患者沟通一下,再做决定呢?”因此,我便决定要去医院做一些调研,采访医生哪些医疗仪器可以改进;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流程是怎样的;对比我学习到的技术,如今真正投入临床应用的技术有哪些等等。同时,我也联系了老师帮忙,把我推荐给对应科室的医生。然而,在我结束毕设这个大头项目之后,直到今天下午2点开始萤火虫活动,我这一串计划都只是一份存在电脑里的word文档格式的方案。我总怀疑我前期背景调查不够完善,不敢立刻与医生沟通,害怕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因素。即使我做下了决定,担忧仍然如影随形,缠绕在我周围。现在我才意识到,我脑海里总有那么多的“万一……”在阻止自己前行的脚步!

Carol姐姐所讲的“耐心”和“实践”,让我心中微微一动。我一直信奉实践出真知,因此在大学中投入大量的实践在专业项目中。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是不是仅仅只兼顾了自己的专业,而缺乏探索更多的领域呢?因此在最终大学即将结束时,我开始惶恐了,我认为我的人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跟着老师做一些课题,还要有更多对于自己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疫情突然地爆发,带来了大量的变化,在这个时代下,我恐惧于随波逐流。可这种恐惧,也许也来自于我缺乏了一点点耐心。就算是想要创新,也需要先行动,在静下心来多方面实践的过程中,说不定我就会收获更多可能。

除此之外,修侃哥哥建议的“与世界对话”,让我感触很深。他分享自己做公益时,外界出现的一些质疑。如:为什么不捐医疗器械?为什么不在治疗方面多出一些力?然而“make a wish”坚持将愿望作为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帮助焕发儿童内心治疗的意愿、促进家庭关系的发展。就像是网上的某个节点,为很多问题的解决输送了能量。在这个世界上,问题确实有很多,人力是有限的。我没办法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个角度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间接帮助多个问题的解决。

还有元卉姐姐分享的“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让我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我太结果导向地选择了很多“对专业有利”的事情,并且无情地剪去了诸如社团、其它讲座等课外活动的时间。我不知道这对我未来职业的发展是不是会有更明显的益处,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没有生活了。直至大四下学期我才幡然醒悟,赶紧报名了合唱社,享受了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如果过于重视结果,我不仅会失去很多乐趣,也失去了许多滋养内心火焰的机会。

Jill姐姐提到的“落地能力”,震醒了我。如果梦想不能落地,就永远是天马行空而已。没有了行动的支持,理想主义者最终的结局还是一场空。我总是想等到万事俱备再开始,可是我不可能万事俱备。因为我缺乏行动带来的反馈,所以难以进一步完善我的方案。为什么不现在就去做呢?我不必把自己武装成医学领域的专家,我就是学生,我可以在调研过程中向医生请教,这也是一种学习。我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可能不够紧密,也可能没有涵盖所有方面。但是我可以根据医生的回答,不断扩展,即兴提出新的问题;即时修正原来的问题,让其更切入要点。于是我在直播结束后,立刻找到我微信列表中较熟的一位医生,约她今晚7点聊一聊。

我不知道会得到怎样的反馈,但谁说调研只能跑一趟呢?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我想,我也一定能找到自己那条道路的。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真是收获满满!火速写了一份滚烫的感想,吃个饭我就要出发啦!

 

刘菁:

Just do it.是我这场活动的最重要的收获。其实这句话也是我的日记本第一页的一句话。我需要在去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去拼凑出一个我。去行动,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如何去确认自己?找寻自己?嘉宾老师说,我们可以通过和别人的交流、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从别人的反馈、从事情的结果来确立自己。过后也有同学在讨论,如何确立自信?难道我的自信是需要来源于外在的声音吗?

于是我突然想到之前看过一个研究——人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存在?研究的结果是:其实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存在,人是通过第一次照镜子来确立了自己的存在。

因为自己是看不见自己的,毕竟当局者迷,外界的评价某种程度也是自己内在的映射,所以我们要去和人、去和事物碰撞的过程中来反复确立自己,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但是需要思考的是,你照的是平面镜?还是哈哈镜?到底哪一个碰撞的结果才是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因为一次失败、一次批评而放弃对自己所做事情,不能够去坚定地认同它。

最后想要特别提到一点的是,四位嘉宾老师的表达的流畅、状态的自然,都是我眼中是有光的样子。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经常做到——只问勇敢,只问初心,无问西东。做出改变的,往往是第一步的勇气。

 

刘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今天参加淑德书院×城市萤火虫,主题为点亮内驱力的讲座,让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如果把内驱力比作火,其实每个人都有【想要】的本能,它既珍贵又平常。曾经我为自己心里有一团火而沾沾自喜,但这次城市萤火虫行动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那团火只是我尚未认真注视过的本能。

“你能不能很明确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愿望?”这个问题当时问住了我,我想起来不久之前许的愿望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有段时间希望爱情可以长长久久,考研失利找调剂那段时间很希望很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学业。其中有些愿望实现了,有些没有,但这些阶段性的愿望并非我终生所求。那一刻我觉得有些迷茫,但嘉宾讨论立刻聊到了“想不如做”,打破了这一层思想上的焦虑与迷茫。尤其是因为我已经做过一些尝试,已经对行动力的重要性有比较强烈的认同。

参与到STEAM项目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改变了很多,其实曾经我特别特别不愿意展示自己,也不愿意主动沟通,从来没有当众讲过一次话或是做过一段表演。但我曾经不觉得有任何遗憾,因为我没有表达的欲望,也很少很少去关注身边的人有多可爱。真的很有必要感谢淑德提供了那么多样的活动,在STEAM项目学术研讨会里,我一口气看到了七位非常优秀的同学分享,老师给每一位同学的肯定与建议,以及现场同学提问的思考与提问,都让我感受到了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并被认真倾听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做笔记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我也要尽量完善自己的答辩内容,至少让当天到场的老师同学都能看到并理解我三年以来的研究结果。还有一人一故事剧场,那次机会我认识了几位剧社的同学,有天去看他们的演出,平时聊天时觉得不那么出众的人,在舞台上表演时整个人都在发光。如果不了解的话,只是擦身而过的路人,可是却能写出那么深刻的剧本。当然也不完全都是光鲜的,为了舞台表现,他们也会很投入地表演一只追逐的食物的贪婪的狗。这种对表演的热爱,对舞台的认真,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向往与好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希望自己目前算是已经处在action的部分,在积累中探索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行动起来的感觉真的很好,前几天去过生命科学馆,那里有一组奔跑时大脑、脊椎、肌肉与神经各部位状态的解构标本。在那里我第一次意识到,当我奔跑时,206块骨头和600多块肌肉都在支撑着我,我是我最大的支持者。

以及我也在尽量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段探索的时间会很漫长很漫长。当carol说她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花了十年时,身边的同学倒吸了一口气,但我只觉得用十年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一件很值得甚至很划算的事情。当然时间并不是什么万能良药,光有等待花开的耐心远远不够,还需要专注地筛选花种,精心培育,而且中间必然会经历失败与迷茫,可能需要通过自我打断机制从头来过。这么想还真觉得点亮内驱力的过程有一点辛苦。

但是有位同学提了个很好的问题,她在思考自己是否适合继续科研,读博要花上三五年的时间,与工作相比沉没成本太高。而这个问题嘉宾给出了两个角度的答案。一方面,不以最终的结果做考量标准,没有一条路是弯路。相比于结果,探索的过程中其实也收获着真正珍贵的东西。而另一方面Carol也提醒我们,最好能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以免在过程中忘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自己蛮喜欢的一首歌《慢一点》:“别急着跳到结尾/错过美好迂回/是那些琐碎细节/才最值得纪念”这一段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那又谈何辛苦呢。

直播结束之后大家继续讨论,淑德的线下部分快要五点才结束,大家讨论了自己对于面对人生重要转折点的不自信、如何化繁为简使自己更专注、克服自卑心理点亮内驱力……有师姐分享平凡生活中看到的美好,在大礼堂排练,大声念“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社团成员,他们边上就有一队人在跳街舞;湖里长到尴尬期,很像童话里被嘲笑的丑小鸭的黑天鹅崽子;灿烂的很快就消失的晚霞,有人边拍照边大声感慨它的美,有人抓紧时间相互拥抱。我关注的重点在,师姐是学业超级繁忙的博士生,但发现生活的美好,给自己一些散步与观察世界的时间仍然是她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有同学太过自律,内驱力太强而导致焦虑,在今天之后打算放松一点,用更多的耐心面对生活;有同学在听过之后立刻重启暂停了很久的计划……

而我即将毕业,这个六月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有太多值得期待的事情等待着我。修侃讲愿望捕捉的过程,孩子的愿望是和Elsa跳舞,准备穿什么裙子,需要认真学习舞步,准备和Elsa讲些什么呢?每一个准备都让孩子对那天更加期待,我也想给自己做一些规划,让自己的六月过得更加难忘。我想更认真地看看武汉这座城市,比如去武大的操场跑个五公里,或者蹭一节陈铭老师的课,在路上边走边吃热干面,说不定会因为过早太好吃连吃三顿。我想认真准备宴会,认真练习舞步,还想做个蛋卷头。如果有快速瘦腿的办法就好了,但是不太现实,有些后悔没能坚持每天运动。真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更加期待也更有动力,我也很想知道大家都为六月做了怎样的准备呢?

这一次的座谈和之前的学术讲座氛围完全不一样,但各有魅力,都非常吸引人同时也给到很多启发,除了主题的收获之外,也领悟到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都可以有很精彩的诠释。这也非常感谢淑德书院每个月都策划着的主题,关注学科交叉,邀请不同领域的大牛做学术讲座以及交流指导,让我在汕大就能感受到这个世界不同角度的美。

这次的“淑德书院 X 城市萤火虫行动——好奇青年说”线下直播座谈会就此拉下帷幕了。这次没能到场参加活动的同学也不必灰心,之后我们也将继续与“城市萤火虫行动”合作联动,为同学们带来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分享交流,期待在下场活动与你们的再次相遇!

 

 

(活动现场合照)

- END -

淑德书院 Esther Hall
电话/Tel:0754-86502610   电子邮箱:she@stu.edu.cn
Copyright © she.st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