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读特】2变3设计思辨沙龙NO.5 |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2024-03-25 16:56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与“生活”之关联的辩证思考。现如今,AI被广泛运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新的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又能引起怎样的思考?

2024年3月20日,“2变3设计思辨”沙龙第五期在第53届中国家博会(广州)第一期展会的场馆举行。来自各地的企业家与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互动的方式,围绕“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主题,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

本次讲坛邀请了五位嘉宾:长江工业设计中心执行主任李昊宇教授、深圳市原石原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星原、米诺设计机构创始人林洛炜、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丁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刘学斌博士。

活动海报

活动现场

色彩的选择

论坛以一个盲盒作为开端,主持人拿出装有五条颜色不同的围巾的袋子,让参加讲坛的五位嘉宾进行选择,经过一番挑选与交换,各位嘉宾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围巾。在谈到选择颜色的原因之时,几位嘉宾交流了自己当下的心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颜色的见解。

借由对于围巾的挑选,嘉宾们讨论到“生活”与“艺术”的话题。“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里提到,要关注风、关注雨,关注阳光,关注空气,才能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艺术。”林洛炜设计师认为,黄色是阳光的颜色,感知阳光,也是在感知生活中的艺术,这是他选择黄色围巾的原因。

林洛炜

丁熊老师觉得,颜色在生活中就像一个人的IP,一个人生活中的个性与习惯会影响他对颜色的审美与选择。丁熊老师坦白,他在生活中曾经尝试过多种颜色,现在他更青睐于绿色,他认为绿色是一种成熟的颜色。

丁熊

AI时代下的艺术与生活

在谈论完对于色彩的选择后,主持人引入了论坛的主要话题——在智能化时代之下谈论艺术生活化的意义。

“如果所有嘉宾都用Chat GPT去搜索什么是‘生活艺术化’,什么是‘艺术化生活’,那么我们都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孙星原董事长这样调侃,他认为,解释这样的命题,就要归根溯源。“生活”和“艺术”,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孙星原解释,“生活”在词源上有十二种表达,其中一种释义是“美好的时光”。而“艺术”的范畴更大,他可以指中国传统的六艺,也可以指体现匠人精神的器物的形体美、内在美。

孙星原

刘学斌博士接过孙星原的话题,谈到艺术的概念。他认为,艺术的概念是在随着时代变化的,信息时代,网络飞速发展,这让艺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从前认为不是艺术的事物,历经时间的变迁,可能又会被划入到艺术的范畴。“我们不会排斥AI这样一个新的创作方式,AI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刘学斌博士认为AI不应当被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但是AI没有个性,当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他难以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60850

刘学斌

“‘2变3’理论中,前面的那个‘2’,指的是本质与现象。我们提到的人工智能,包括视频、直播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一种现象。但我们几个人坐在这里交谈,我们的人生经历是靠时间去积累的,我们讲的内容是打磨过,甚至是失败过的。”作为“2变3”理论的创始人,李昊宇教授对于艺术创作的现象和本质有着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就是想说明,在拥有例如AI这样的工具和手段之后,我们应该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本质性的问题。”

5225D

李昊宇

生活就是艺术

“我觉得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林洛炜设计师用林语堂的书《生活的艺术》举例,林语堂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我认为像林语堂先生那样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有艺术的创作。”

对于讲坛的主题,孙星原董事长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生活艺术化是个体对自我生活的提升;艺术生活化是让艺术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去,这是我们这一行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艺术生活化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艺术创作者的要求,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在刘学斌博士的眼里,现代生活的环境下,艺术创作的标准不再是刻板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

5C757

嘉宾们就主题进行思辨探讨

4EACF

台下观众认真聆听思辨沙龙并进行记录

交流互动

问题一:如何保持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感知力?

李昊宇教授:

“2变3”理论的理论基石有三项,其中第二项《思维可示创变原理》,在这本教材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总结性的归纳。我组织了一个进行感知训练的工作坊,在跟年轻人的互动中,我发现他们在十八九岁、进入职场之前的年龄段,创造力和感知力是最好的。这本教材中用各种主题去激发人的感官,在工作坊里,采用书中主题去训练年轻人,让他们在黄金的年龄段留下最好的作品。

今天我把这套理论带到展区来,就是希望能把这种从高校的实验室中得出的结论,反哺到市场当中,以此来激发各位从业者的想象力与感知力。

丁熊老师:

我觉得人的感知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了,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表达的机会和方式变了。小孩子感受到了什么就会表达什么,这是一种天性。当我们进入社会,被赋予了一种社会身份,我们的身份会对我们进行一些规范,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进行选择性的表达。所以我觉得与其担心感知力的下降,不如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问题二:“2变3”创新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哪些养分?

李昊宇教授:

“2变3”理论原本是一个课程内容,就叫二维变升三维。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内容逐渐抽象成一种理论,“2”指的是本质和现象,“3”指的是三大理论基础,即“三维空间基本原理”、“思维可示创变原理”、“集合创新应用源”。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去类似米兰展这样的设计展,学习别人的理论。所谓创新,就是把原理和本质学来,然后自己去发展。

问题三:年轻人的创新设计难以获得支持,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孙星原董事长:

很多人做设计,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巧夺天工的,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市场可能并不认可。所以当我们做出一个产品设计的时候,孤芳自赏是没有用的。要通过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展示你的设计,大声说出你的想法,然后在反馈中提升改进自己的设计,最终让他呈现在市场上。

李昊宇教授:

未来的环境错综复杂,但是充满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对于艺术设计的看法。当下我们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知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2E44C

现场观众提问交流

5A1B6

嘉宾合影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8067695?from=app&client=1&t=1711348851

上一条:【汕头日报】脑膜瘤患者手术十年后两次复发 显微镜下“精雕细琢”,历两个多小时肿瘤被完整剥离 下一条:【读特】“2变3”创新特展走进家博会 李昊宇教授介绍最受欢迎的三件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