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单

“她绽放”

当前位置: 首页 -> 她时代 -> “她绽放” -> 正文

回顾 | 第27期“她绽放”系列培训项目 共赏南国明珠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2-09 阅读次数:


深秋迟暮

新冬可期

伴着微凉的清风

相遇淑德

感受南国文化的魅力


 

 

淑德书院第27期项目——“她绽放”之共赏南国明珠”自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在这个层林尽染、秋意最盛的十一月,我们走进淑德,共赏南国明珠,感受文化的魅力。

 

 

 观潮·后传统潮汕文化艺术展 

开幕式

2022年11月18日上午,淑德书院“观潮·后传统潮汕文化艺术展”在淑德书院艺术画廊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以“观潮”为主题,设计八大主题单元,涵盖潮商、潮绣、侨批、剪纸等多个领域,现场融入多媒体技术,为参观者打造深度沉浸式体验,尽显潮汕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


 

  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教授发言

 

 淑德女子书院院长蔡映辉发言  

 

本次展览展现的是由汕头大学学生组成的潮汕文化调研与策展项目的成果,是学校专业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一次完美的结合与展示。

 

 

“观潮”策展团队学生代表曾艺慈发言

 

“观潮”展览揭牌仪式

 

此次“观潮艺术展”旨在以展览的形式展现潮汕地区丰富的艺术文化,并希望同学们能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感受潮汕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变化

 

 

 

开幕式当天,除了不同主题的展区呈现,现场还设置4个摊位供观众观赏体验,邀请宋代点茶手艺人陈东腾,“风筝制扎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陈旺松现场演绎。


 

宋代点茶艺人陈东腾老师进行茶百戏表演

观潮市集

11月18日,淑德书院举办了热闹非凡的“观潮”市集活动。手工作坊与解谜坊吸引了嘉宾与学生驻足于此:轻描素扇,作画素伞,勾勒面具,亮丽的颜料在明媚的阳光下让潮剧元素色彩斑斓;飞花令、故事会、潮曲串连掀起一场潮剧的头脑风暴,丰富了潮剧知识的累积。


 

▲澄海风筝

▲手作坊

 

▲潮剧解谜坊

 

文化的滋养是直击灵魂的,在带有微微凉意的早晨,漫步在市集里,品味独特的潮汕美食,切身感受灿烂的潮汕文化。

 

文化沙龙

2022年11月18日下午,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周镇松在淑德书院多功能厅举行“画说潮汕,丹青溢彩——《潮汕胜景图》文化沙龙”,与同学们讲述《潮汕胜景图》的创作始末。


周镇松副书记在讲述画卷创作过程

 

文化沙龙合照

 

周镇松副书记用平实的语言,引领听众走进《潮汕胜景图》,感受潮汕千里山水的魅力,体会创作者的艰辛和匠心,感悟画卷背后蕴含着的潮汕人文精神

 

粿品烹饪坊

11月4日,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对潮汕民俗文化的了解,感受潮汕粿品的独特风味,淑德书院邀请了谢福彬老师与汕大同学一同制作并品尝粿品。“潮汕人,尚食粿”,粿品作为大米制品贯穿于潮汕人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


 

 

和素未谋面的同学相约淑德一楼教学厨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学习擀面、蒸煮,一起制作、品尝。咬一口自己亲手制作的红桃粿和咸水粿,品味潮汕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在粿品制作中不仅收获了美食,还收获了对潮汕美食文化及其背后所透露潮人对生活极致追求的感知。


大合照

 

茶百戏工作坊

11月19日,为让汕大学生体验茶百戏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淑德书院邀请陈东腾老师开展了茶百戏体验活动。陈东腾老师通过讲述宋代点茶的传统技艺,让同学们体味到茶百戏经历历史长河洗礼后的魅力。

 

 

同学们三人一组,通过汤瓶注汤、搅拌起沫、茶膏点茶,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宋代传统艺术文化。在茶百戏的体验中不仅感受到宋代点茶文化的有趣,还汲取到茶百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韵味。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你行你为剧本杀

11月20日,淑德书院在会议室、心理咨询室等地开展了多场潮剧主题剧本杀活动。由汕大学生团队独立打造的剧本《风花雪月》以潮剧曲目《风花雪月》为蓝本,融合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汕头红色交通站等革命元素,通过剧本和游戏机制让玩家沉浸式体验潮剧文化和红色文化



 

 

活动现场,玩家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了为剧本角色特定的服饰,在小剧场中欢乐地表演潮剧片段,感受着潮曲的音乐节奏、唱调魅力。线索的寻找推理、互动的演绎问答,让玩家们沉浸式演绎故事情节,用心感受着戏内戏外的人生。

 

潮汕文化调研项目

由淑德书院推出的“潮汕文化调研与实践”项目,帮助汕大学生站在历史的视角中研究潮汕传统文化。在此次调研中,10个团队经过4-6个月的层层探索、文献查阅、线下走访、测绘、完成学术论文撰写、形成项目实践调研报告。

 

汇报展示

 

 

这一阶段的探索让团队成员们回归到相对理性的状态,去真实地接触、感受潮汕事物的状态和样貌,学会观察、思考、归纳。团队成员们尽可能客观地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去观察、感受潮汕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并为后续研究课题深入提供丰富的素材。


 

 

"Ta们说”

_

 

回顾过去6个月,整个项目从无到有,从一个想法到最终落成,我作为策展组的组长,亲身参与并在其中收获良多。我从开始的焦虑无措到后来的有条不紊,自身领导力从中都得到逐渐提升。在遇到难关时,不再盲目焦虑,而是积极寻求突破口,我想这一切也与淑德书院旨在培养女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相信这些经历将会成为我面对未来的力量源泉,推动我拥抱变化,蜕变成长。

——曾艺慈

_

 

很喜欢周书记分享的文化沙龙。通过参加活动,我了解到了潮汕文化地标ABC三区 (直线贯穿:潮博馆、潮汕商业中心、潮汕文化公园),树立文化自信,进行文化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很佩服创作画作的128名画家,就像周书记所说的,一百多人可能会有三百多个不同的想法,但最终各位大师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巨作,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曾德琴

 

_

 

今天谢老师讲了“粿”文化在时节中的地位之重,特别是在爷爷奶奶一辈,家家户户会呈现自家的精美的粿品,议论哪家的粿品最好看,仿佛“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场景,以及由“粿”文化带来的潮汕人民聚在一起做粿的亲切氛围,我觉得这种文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身为潮汕人的我真的深有体会!

——吕泽莹

_

 

点茶非常讲究茶与水的比例,茶粉虽少而需注汤七次,用力击拂,使茶汤从翠绿,奶绿至奶白,浮出满 碗乳花,溢盏而起。“三昧叶卷,疏树摇落,翻流清浅”,作画时需静心凝神,生怕坏了茶汤的气息。 我写下小篆的“雨水”,已有些困难,更不提作画了。一次沉浸式体验古人笔下“茶烟梧月书声”的意境;《撵茶图》的画趣,有人之一刻,茶之一生的体悟。千年前,风雅本寻常,依旧令人驰往。

——郭媛

 

 

 

淑德书院 Esther Hall
电话/Tel:0754-86502610   电子邮箱:she@stu.edu.cn
Copyright © she.st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