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志贤博士莅校分享“唐代历史”和“新加坡潮人社群史”研究成果

2019-11-17 04:11

 

11月3日至9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李志贤博士应邀莅临汕头大学,担任2019-2020学年度文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人,围绕其研究领域“唐代历史”和“新加坡潮人社群史”,开展了相关主题学术活动。

李志贤博士曾任《南洋学报》主编、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主席,现任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亚华人与近代中国研究群协同负责人,国际潮学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兼学术委员等职。研究与教学领域有潮人善堂、东南亚潮人社会、唐代赋税与武则天研究,并出版10余本专著,学术论文与书评近70篇。

 

4日晚上,李博士于图书馆演讲厅为师生们带来学术讲座“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从唐初政治事件的记载看唐代史料的真伪问题”。讲座由文学院中文系、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办,全场几乎座无虚席。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暨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景熙教授担任主持。

 

讲座中,李博士以唐初政治事件和人物为例,通过史书对比研究方法,即对比“不同史书中对同一事件的记载”、“同一史书中不同语境下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以及“不同史家对同一人物的评价”,探讨唐代史料真伪的问题,引申而论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两者的关系,总结了历史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历史的真实性受各种因素影响,研习历史时应抱有存疑态度,严谨考辨史料,以批判思维考察历史观点与立场。通过对史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伴随有趣的历史故事,李博士的精彩演讲激发起在座师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史料的真伪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从而明白在研究史料过程中的正确思路,更加思辨地去看待真实的历史。随后在问答环节中,各位师生先后与李博士就本次讲座和学习历史中的疑问进行互动交流,引发了一轮新的思考。汕头大学组织部长、弘毅书院书记苏文记认为,李博士提出的观点和佐证是辩证的,也是有深度的,引导师生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8日上午,李志贤博士访问汕大期间的第二场学术活动,由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合办的“二战前后林义顺家族的式微与新加坡潮社权力格局的变化”专题座谈会在文东201召开。

 

李博士通过分析林义顺家族的事业与社会影响力、经济危机与家族事业的历史转折、后林义顺时代的家族余晖、日侵时期的家族悲剧、战后林氏家族的没落与潮人帮权的转移等方面,引领师生把具体的历史人物置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借家族兴衰,感受历史沉浮,传授社会史研究方法。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李博士认为,探讨社会危机发生时人们的遭遇与生活情况、对危机的处理策略,以及危机对个人、家庭、社群和国家产生的影响,是了解当地社会发展进程和危机过后所形成的各种格局的又一重要研究视角。

 

座谈会上,李志贤博士还与来自文学院、法学院、图书馆的汕大师生们热烈交流。原历史系教师、法学院副教授范耀登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家族故事,他认为李博士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对海外华人社群进行研究。

 

8日下午,李志贤博士在陈景熙教授、彭尚青博士、张坚博士等的陪伴下,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澄海樟林古港,参观汕头大学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樟林文献工作室:起凤陈公祠,考察西塘、风伯庙、南盛里、秦牧故居、黄勗吾故居等新加坡潮侨遗迹。

 

本次访问学人系列活动,李志贤博士以翔实的史料、专业的史识、深入的解读、实地的调研,带领汕大师生穿越时空,思接千载,神驰万里,返观内视,连接自我和他者,本土与世界。陈景熙教授总结,希望参加本次学术活动的汕大同学们,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同情、客观思辨,在大学生活中培养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健全的世界观,培育具有历史感的人文情怀。

 

(文学院)

 

 

 

 

 

 

 

上一条:法学院党总支举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区矫正普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知行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