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学生处开设的《户外急救》服务性劳动课程自2018年开课至今受到各界好评,获汕头大学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汕头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户外急救》服务性劳动课程通过进入潮汕地区的中小学及校区宣传如何识别紧急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助力提高地方的应急能力,减少因缺乏急救知识而导致的不必要伤亡。课程宣传内容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知识,以增加受众人群的急救知识储备。课程依托学校丰富的急救宣教资源,历经6年,开展急救宣传科普活动100余次,受益人群近2万人。
《户外急救》服务性劳动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教学,包括服务学习模式、公益项目设计、团队合作、急救基础等内容。其中,急救知识部分着重介绍了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内外科急症与突发医疗事件应对的相关知识;二是社会实践环节,课程前期经过急救相关知识的复习、小组合作制作宣传课件并模拟宣教现场进行试讲,为中小学生提供较好的宣教效果。
本学期的课程中,参与课程的学员走进长安小学、林百欣中学、桂花小学、新乡小学、汕头私立广厦学校、揭西山湖世乔小学等学校开展急救科普活动,宣教内容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正确拨打120、海姆利克急救法、出血处理、烧伤、溺水等相关急救知识。在宣教时,宣教小组学员利用急救模拟人、呼吸面膜、AED教学机等器材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技能的模拟练习。课程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解说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实践时,宣教学员耐心高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力度等要点,将专业知识融入情景剧、知识竞赛等,并结合当前与急救相关的社会热点,通过分组抢答、有奖竞猜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学期的急救科普宣教收获了多校师生的良好反响。合作的中小学校长对这门课程评价很好,认为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学生们树立了“急救时刻重要”的观念。学生们通过初步学习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积极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户外急救》服务性劳动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将“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号召,将66条中的第58条“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会拨打120急救电话”、第60条“遇到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第62条“会处理烧烫伤,会用腹部冲击法排出气道异物”纳入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科普宣教,将急救知识送进中小学,为健康校园、健康中国贡献汕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学生处 户外急救服务性劳动课程组
文字:霍蕊瑶
图片:霍蕊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