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文化为源,世界文化为本,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自成立伊始即确立的办学理念。学院本着以专业技能与人文科学并重的教学宗旨,以融合中华文化与世界新观念为基础,发展以启迪创意为本的艺术与设计专业教育,建立一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与设计学院。
学院通过建设专业教学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来体现办学理念和定位。环境设计本科专业建立了以“文化基因+人居环境”为特色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居环境洞察力的设计人才。通过整合地方文化艺术、城乡建筑设计、文化旅游产业以及人居健康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该专业开拓了一系列创新的培养路径。其中,特色最鲜明的当属“地域文化与国际视野融合”这一融入潮汕传统文化的教学路径。
环境设计专业依托省级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利用乡村艺术建设研究中心实践平台,在专业课程《古建筑田野调查与测绘》中带领学生深入潮汕大地,丈量在粤东地区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分析梳理潮汕民居特色。在《建筑传统与创新》课程中,该专业以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调研为落脚点,通过对潮汕地域优秀传统建筑的调研,增加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人居文化的认知,培养保护传统建筑的责任感,并在保护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以使其融入新时代。在毕业设计项目中,该专业鼓励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和本土地域特点,思考探索传统建筑与业态的更新。
练荣川正是在“设计 + 传统文化”培养模式中脱颖而出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代表。他对传统建筑与城市更新改造设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大三的时候,他加入陈曦老师智慧城市的项目小组中,与关茜文、劳雪芮、王宁组成团队,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参数化设计思想、生态科技等多方面知识,进行了主题为“生态复原力主义”的研究。他围绕城市弹性,探讨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经济波动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展现出的适应性和恢复力。这个项目也获得了第八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全国赛一等奖。
郑俊勇是另外一位优秀毕业生代表。他和杨沃霓等10名同学组成项目组,完成的作品《“失”而复得,“失落”空间何以焕发新生——以潮州古城“灰空间”调研为例》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学院在该项赛事上特等奖的突破。“灰空间”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着人的文化意愿与现实需求,对潮州古城“灰空间”的研究旨在延续古城历史文脉和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激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美学等价值。项目小组以“灰空间”的活力营造作为古城焕发新生的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图示语言与归纳分析相结合、访谈和田野调查等定性与定量方法,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寻找千年古城的“内核”动力,探索未来古城更新策略更加人性化和弹性化的可能性,并提出推动潮州古城历史文脉延续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提升措施。
“设计 + 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模式立足潮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放眼世界,紧贴国际设计发展趋势。其使教学改革不务空名,扎根潮汕大地,结合地域文化探索特色人才培养,开出属于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之花。
来源: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文字:庄葳
图片:练荣川、郑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