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发展同步,紧贴专业前沿,培育一群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独当一面、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艺术与设计专才,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内容。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王受之教授说过,“设计是个貌似容易、事实艰难的学科,因为它具有逻辑、理性、功能、商业方面的特征,同时又要求有创意、审美、巧妙、独特的个性,是逻辑思维和形式思维的综合结果。在任何一个国家,设计是难学好的,设计也是难做好的,它绝对不是固有认知中的那种随意挥毫的表现艺术,而是一个受到多层限制、要解决众多问题、创造趣味和吸引力的综合性工作。”培养“全脑型”高水准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强调跨界、跨学科,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操作能力、刺激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着手,通过多种方式的国际交流,使得学生有大量接触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与设计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塑造综合性的能力,从而开辟属于学院的、汕大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从成立开始,在历任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分别建立了与德国安哈特科技应用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日本大阪娱乐设计学院、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至今已累计派出赴德国与日本高校的交换生99名,接收德国交换生23名,中德两国学术互访师生281名,短期交流师生32批次609名。学院通过长期交换生项目(credit exchange program)、短期互访工作坊(exchange design workshop)、短期艺术设计研修项目(summer program)等多种形式,让师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和人文,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3-2024年度秋季学期,袁永伟同学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HSD)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他来自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德国学习期间选修了字体设计、音乐视觉化设计、品牌与空间和用户体验设计四门专业课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课程修读。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修读了德语课程。在获得学位后,他收获了HSD的硕士研究生项目录取通知书,将于下学期至德国深造。谈及这段交换经历,他由衷地感谢学校提供的国际化学习体验,感恩遇到优秀的老师与同学,感谢学院一如既往地关心学生,袁永伟说,“我同样非常感谢那个抓住机会,克服语言障碍和陌生环境带来种种不便,完成交换学习的自己。在德国的学习让我拥有了看待自己、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角度,也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2018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曲希和同学以及2019级艺术设计学(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方向)的胡紫怡同学选择在大四毕业之后出国留学。目前,胡紫怡已开启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的学习生涯,曲希和则将于2024年下半年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读视觉传达设计硕士学位。
学院学子在本科毕业进入职场后,面对职业和行业竞争需要提升自我的时刻,同样拥有选择出国深造的勇气和专业的底气。比如,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冯裕成同学于2022年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景观建筑区域规划专业,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的章益铭同学考入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室内设计专业,2019级产品设计专业的冯齐源同学将于2024年下半年赴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CSM)深造学习。
学院一直探索和坚持艺术与设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设计 + 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提供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定制符合国际专业前沿标准的课程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面对人生重要选择时的批判性思维和面对挑战时的底气与勇气。人性化、高效能的管理团队也是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够落到实处的保障,面对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学院坚守育人初心,通过精细化、国际化的办学手段,赋予学生自由翱翔于未来的翅膀。
来源: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文字:庄葳
图片:袁永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