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教育部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杨楠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院一区,IF=9.4)上发表研究文章“Stress-based logical circuits with dual/single stiffness lattice metamaterials”,探索模块集成化构建机械式计算机的新方法。
传统的电子计算系统在极端条件下很容易失效,比如强电磁辐射。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两种晶格机械超材料的应力逻辑电路。在单轴力作用下,一种晶格具有双刚度,可充当机械Buffer单元;而另一种晶格具有单刚度,可作为逻辑反相器。基于两种晶格在应力输入下的不同变形行为,实现了不同的逻辑运算。研究团队通过将这两种晶格作为基本计算单元集成起来,形成了具有完整逻辑功能的可编程细胞结构,例如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和同或门,以及更复杂的计算功能,如半加器、全加器、半减器、全减器、比较器、乘法器和除法器等。研究团队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了逻辑门和计算系统,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还表明,其所提出的系统在电磁辐射下仍能保持完全功能,这优于传统的电子计算器。 这项研究为利用晶格超材料制造非硅基机械计算机提供了一条途径,以应用于极端环境。基于结构的设计(不依赖材料)能够实现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可扩展性以及固有的可重复使用性,克服了双稳态结构的不可逆性。这为实用的、循环的机械计算机铺平了道路,为智能传感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在诸如太空、深海探索的恶劣工程环境中拓展了非硅基计算的应用场景。
来源: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