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决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落下帷幕,汕头大学共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1个项目获得金奖。近年来,由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教务处牵头,创业学院承办,各学院、书院、对外联络处协同推进的大赛组织工作机制,把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助力项目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本届大赛中,汕大项目团队再次得到评委肯定,获得佳绩。
为做好省级参赛项目的遴选工作,学校举行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选拔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选拔赛共有583个项目参赛,其中高教主赛道347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36个。经过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共遴选出8支项目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
8月2日至8月4日,学校项目团队前往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参加广东省分赛决赛,参赛项目团队围绕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发展规划等内容进行阐述,并回答由投资人专家和高校专家组成的评委组的提问。经过激烈的角逐,学校“青声破茧:西北叙事国际传播赋能计划——基于融媒体实践的污名化解构与青年行动”项目,在全省48.45万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赛金奖。
“青声破茧:西北叙事国际传播赋能计划——基于融媒体实践的污名化解构与青年行动”公益实践团队来自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团队坚持“以范长江之笔为炬,燃当代青年之心”,循着《中国的西北角》的旧径,跨越7个省区、60000公里,走进127个村落,与1457位农民、干部、创业者促膝长谈;用镜头定格150359张光影,以文字记录336640字见闻,剪出13部纪录片,让中国西北在2395万次点击中真实显影。面对国际舆论对西北的“污名化”暗流,团队以“背包教学”为舟,搭建高校联盟,把新疆喀什的荒漠农业、兵团创造的生态巨变、宁夏红寺堡的扬黄灌溉、河西走廊的“风光电一体化”写进研学路线,让海内外青年在脚步丈量中读懂中国之治;以“流动编辑部”为翼,产出《水往高处流》等融媒体报道,单条播放量破千万,用事实击碎“贫困”“荒芜”“落后”等刻板印象。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由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主办,旨在展示广东高校创新创业成果,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着力提升广东双创教育的影响力。今年大赛的影响力更大、覆盖面更广,全省报名项目达48.45万个,参赛学生超193.35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图文:庄泽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