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单

项目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STEAM项目 -> 项目内容 -> 正文

香港研学之旅 | 探寻国际视野,启发无限创意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4 阅读次数:

12月13日至15日,淑德书院组织21名学生前往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参观学习。



23CB8


红色“火鸟”地标合照


秉承着“求新、求进、创未来”的校训,香港科技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国际知名学府。通过本次参访,我们了解了这座临海学府蕴藏的无限机遇,从各种新知识、新意念和新技术中获得了深刻启发。




图片

探索新知

Be explorative of new knowledge





自北门入,略过红色“火鸟”地标,汕头大学淑德书院的师生来到香港科技大学的何廷锡伉俪访客资讯中心,本次研学参访正式开始。


首先,香港科技大学署理学务周敬流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校的建设历史、发展策略以及跨学科育人的特色实践,字句之间传达着自由开放的态度以及凡事皆可为的精神,鼓舞在场学生尽情探索,寻找灵感,从而充分发挥潜能,成就未来。



1446F



148F4



1597F






图片

科艺结合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交流结束,香港科技大学的同学们带领我们开始了校园参观,第一站便是李兆基图书馆——全港最美图书馆。这里既有供全神贯注思考的单人桌,也有供思维交流碰撞的讨论桌,一季一换的主题展宽搭配传感控制的书架灯光,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艺结合的魅力。



1CFEE



1385F





图片

学以致用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体验式教育是香港科技大学一直奉行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示范便是这样一个平台



2600B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知晓了智慧校园示范平台运作过程以及主要成果,领悟了从实践中学习的意义,学习了如何从身边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之后投身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16B0C






图片

勇于创新

Be innovative





继可持续发展智慧平台之后,创业基地是下一个目的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重视与商界和社会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并协助其将创意转化,为其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被这种氛围感染,对创新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CEED



此外,在港科大同学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郑家纯机器人研究所,既近距离感受了机器人的各种功能及其技术奥秘,也对其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在接受的同时保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辩证地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



13756



17037





\ | /



她的思考


我思故我在


STEAM 成员 ——卢海时、倪可


“通过与同行港科大生物工程的同学交流,我们发现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所学的课程相差不大,我们想这与汕大生医工的课程设置是引用美国密歇根大学有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汕大教学的国际化。再相比于内地,香港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实习,而内地更多的是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想这各有优劣吧。注重实习,有助于培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实践打好基础。”

(节选部分)



STEAM 成员 ——陈亦琳、洪洋洋、黄姿婷


“香港,这座繁华而有序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资源限制和人口压力时,如何通过智慧和创新,创造出一种既高效又和谐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独特贡献。在适应和欣赏香港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地理解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更加珍视和尊重每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

(节选部分


1A208
14D53


STEAM 成员 ——李巧媚


“前往香港科技大学参观,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在郑家纯机器人研究所看到的机器人。通过沟通发现,该机器人还能进行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这凸显了该团队的研究的水平极高,也是该研究领域其他团队需学习的榜样。但交流过程中发现,部分人会对该机器人或多或少会产生恐怖谷效应,这也预示着人工智能未来还有很多争议及困难需要解决。

(节选部分)



Big Sister 成员 ——罗菲阳、李欣洋、盘欣桐、苏晓滢


“(参观了港科大的郑家纯机器人研究所)文科视野中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关心其对社会人际关系、人文社会构造、人类道德伦理以及人类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是科技无法按照所谓模型构造出理想的乌托邦世界的,正因为人类具有复杂的感情所以我们会把这些感情和相关的人性猜想附加于越来越像人类的人工智能中。但我们也绝不是因噎废食,我们能够接受当下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利,无论是智能导诊还是家政机器人,只是需要我们在利用好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带有忧患意识去预判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人工智能向着更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去发展和进步。”

(节选部分)







高等教育从不局限于教师与课本,跨学科育人更需要课外实践的加持。本次交流访学促使研学团成员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综合思维,理解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激励其继续完善自身,以应对日益复杂及不断变化的社会。



17438


HKUST研学合影




END



淑德书院 Esther Hall
电话/Tel:0754-86502610   电子邮箱:she@stu.edu.cn
Copyright © she.stu.edu.cn.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