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简介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事关侨乡振兴的重大课题,集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一体,为侨乡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等多方位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推动实现侨乡振兴。
近日,研究中心在汕头市金平、濠江、澄海、南澳、潮阳等县区设立常驻调研基地。为进一步推动中心的发展,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现面向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新招募10~15名服务于若干城乡社区调研基地的研究成员。欢迎有志于科研并具备潜力的同学加入团队,共同开展研究。
调研基地简介
本研究团队由法学院副院长邱国良教授牵头,团队成员由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若干名研究生组成,是一支具有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科研团队。
1.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
基地简介:
东湖社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岛东部,隶属于广澳街道,是一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滨海侨村,辖内华侨人数多、分布广。东湖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全面夯实组织效能,使文明创建、村务管理、生态治理等常态化日常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凝聚华侨力量规划建设园林式小学、农民公寓、海员俱乐部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二是结合物产丰饶与旅游景观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与现代业态,打造特色农产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东湖社区践行“里仁为美”乡训,激发华侨寻根的动力,利用侨资反哺家乡,持续发挥侨乡纽带作用,是研究中心探索侨乡社区治理的代表性田野点。
负责人简介:
王利平老师,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
2.潮阳区关埠镇溪西欧村
基地简介:
溪西欧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榕江南岸,隶属于潮阳区关埠镇,距镇中心约6公里,由广东省委统战部牵头、省交通集团、省农行等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驻镇帮扶。该村工农业基础薄弱,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作为潮阳区关埠镇人文、历史高地,该村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围绕补短板、促民生、增收入目标,修村道、治沟渠、建公园、兴产业,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埠镇溪西欧村充分运用驻镇扶村工作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的组团帮扶优势,扎实推进关埠镇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负责人简介:
林彬彬老师,社会学博士,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专业领域为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3.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片区
基地简介:
蓬洲片区,由蓬洲东、蓬洲西、蓬洲南、蓬洲北四个社区组成,历史上都曾为蓬洲古村落的一部分,隶属于鮀江街道。近年来,鮀江街道党工委通过构建蓬洲片区“大党委”,以“联村抱团”推动片区资源整合、高效决策,促进蓬洲片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实现腾飞。该片区“大党委”是以街道党工委召集联席会议为运行基础,将涉及片区土地、环境、经济发展等村居重要事务纳入联合决策、共同协商范畴,切实打破各自为战的“单线壁垒”,系统性规划片区发展蓝图,推动发展提质加速。选此调研点旨在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为当地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并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与沟通,助力社区治理,打造美丽社区。
负责人简介:
汪金峰老师,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应急管理、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和“三农”问题等方面研究。
4.金平区石炮台街道新华社区
基地简介:
新华社区,即华侨新村,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方向500米,隶属石炮台街道,是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为了筹集宝贵的外汇资源,开展筹集外汇工作,所开发建设的专门提供给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用外汇购买居住的高级住宅区。华侨新村在党建引领下围绕“建设一流的社区环境,提供一流的社区服务,培养一流的社区居民”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人、关心人、提高人”为宗旨,以社区文化为重点,着力推进机制、内容、手段创新,把社区党建、治安、计生、卫生、环境等全面融入打造现代文化街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辖区现代化治理水平。华侨新村作为著名侨乡和潮汕地区华侨归乡的典型案例点,发挥着潮汕华侨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功能,承载着侨乡文化发展等重要课题。
负责人简介:
王敏老师,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城乡治理研究。
5.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
基地简介:
后花园村,位于南澳岛主峰果老山北侧,隶属于南澳县深澳镇,是一座典型海岛村。后花园村原是汕头市扶贫重点村,但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后花园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条件。通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后花园村一跃成为南澳远近闻名的致富示范村。目前该村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实施“党建+生态”、“旅游+”等新模式,大力发展茶叶和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一条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先后斩获国家、省、市、县政府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后花园村的成功转型是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提供了有益经验。
负责人简介:
畅冬妮老师,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乡村振兴、农民创业与农村发展等。
招募对象要求
1.年级不限,时间充裕的大四和研三学生也可积极报名;
2.写作水平较强,能够直接承担撰写新闻稿和研究报告等工作;
3.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5.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潜力,有田野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6.具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运营技能者优先考虑。
参与收获
1.有机会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社区实践调研项目、发表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分;
2.获得系统的科研训练,迅速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3.获取一手相关调研资料,有利于组队参与“挑战杯、双创、互联网+”等众多比赛项目;
4.充分接触社会各群体和行业领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拓展研究视野和人脉资源;
5.增进社交能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工作、保研等提供积极帮助。
报名须知
请有意向报名的同学在2024年3月31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招募邮箱:23kfzheng@stu.edu.cn,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报名群,以方便后面通知相关事宜。邮件主题请注明“团队报名申请-姓名-专业-班级”,本中心将尽快筛选确定候选人,并通知面试事宜。

我们期待拥有对科研充满热情、渴望接受挑战的同学们加入我们的团队,一起开创科研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