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基地

首页 > 关于我们 > 调研基地

侨乡振兴研究中心设立第一批调研基地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始终秉承知行合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检验发展“侨”的理论,将“侨”的理论写在潮汕大地。目前,侨乡振兴研究中心已陆续在石炮台街道新华社区(即华侨新村)、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和关埠镇溪西欧村等地设立调研基地。

新华社区,即华侨新村,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方向500米,隶属石炮台街道,是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为了筹集宝贵的外汇资源,开展筹集外汇工作,所开发建设的专门提供给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用外汇购买居住的高级住宅区。华侨新村在党建引领下围绕“建设一流的社区环境,提供一流的社区服务,培养一流的社区居民”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人、关心人、提高人”为宗旨,以社区文化为重点,着力推进机制、内容、手段创新,把社区党建、治安、计生、卫生、环境等全面融入打造现代文化街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辖区现代化治理水平。华侨新村作为著名侨乡和潮汕地区华侨归乡的典型案例点,发挥着潮汕华侨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功能,承载着侨乡文化发展等重要课题。

东湖社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岛东部,隶属于广澳街道,是一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滨海侨村,辖内华侨人数多、分布广。东湖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全面夯实组织效能,使文明创建、村务管理、生态治理等常态化日常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凝聚华侨力量规划建设园林式小学、农民公寓、海员俱乐部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二是结合物产丰饶与旅游景观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与现代业态,打造特色农产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东湖社区践行“里仁为美”乡训,激发华侨寻根的动力,利用侨资反哺家乡,持续发挥侨乡纽带作用,是研究中心探索侨乡社区治理的代表性田野点。

溪西欧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榕江南岸,隶属于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距镇中心约6公里,由广东省委统战部牵头、省交通集团、省农行等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驻镇帮扶。该村工农业基础薄弱,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作为潮阳区关埠镇人文、历史高地,该村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围绕补短板、促民生、增收入目标,修村道、治沟渠、建公园、兴产业,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埠镇溪西欧村充分运用驻镇扶村工作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的组团帮扶优势,扎实推进关埠镇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蓬洲片区,由蓬洲东、蓬洲西、蓬洲南、蓬洲北四个社区组成,历史上都曾为蓬洲古村落的一部分,隶属于鮀江街道。近年来,鮀江街道党工委通过构建蓬洲片区“大党委”,以“联村抱团”推动片区资源整合、高效决策,促进蓬洲片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实现腾飞。该片区“大党委”是以街道党工委召集联席会议为运行基础,将涉及片区土地、环境、经济发展等村居重要事务纳入联合决策、共同协商范畴,切实打破各自为战的“单线壁垒”,系统性规划片区发展蓝图,推动发展提质加速。选此调研点旨在深度挖掘其文化底蕴,为当地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并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与沟通,助力社区治理,打造美丽社区。

后花园村,位于南澳岛主峰果老山北侧,隶属于南澳县深澳镇,是一座典型海岛村。后花园村原是汕头市扶贫重点村,但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后花园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条件。通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后花园村一跃成为南澳远近闻名的致富示范村。目前该村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实施“党建+生态”、“旅游+”等新模式,大力发展茶叶和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一条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先后斩获国家、省、市、县政府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后花园村的成功转型是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提供了有益经验。

办公地址: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行政楼C栋435

联系电话:075486503934

Copyright 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   粤ICP备10216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