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团结报》油墨飘香的地方;这里,曾回荡着潮汕地委革命先辈的铿锵誓言……”6月26日至28日,汕头大学“红蕴薪传”革命展陈策划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赋能乡村的使命,深入揭西革命老区——汕头市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镇粗坑村,开展了为期三天两夜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校地同心,红色基因“焕新图”
6月26日,实践伊始,团队便与当地干部展开了深度对接。队员们系统展示了前期精心准备的史料研究成果和两处旧址初步的展陈设计方案,校地双方进行了坦诚而热烈的讨论,聚焦方案亮点,优化争议细节,在尊重历史原貌与提升观展体验的核心目标上达成了高度共识。
在当地干部的引导下,团队深入两处旧址进行了总体情况的实地踏勘。斑驳的墙壁、独特的空间结构,团队前期图纸上的构想与现场实景不断进行印证与调整。队员们对前期预案的现场适配性有了更直观的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修改。方案在不断打磨中变得更加可行、更具温度,为后续精准地调整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采集,丈量历史空间脉络
斑驳的墙壁,是时间的刻度;独特的结构,是历史的密码。6月27日,实践进入了核心攻坚阶段。队员们携带专业激光测距仪与卷尺,重返烽火岁月的现场,对目标墙面进行数据采集。
每一面墙体的长宽高、每一处预设展板的位置、每一扇门窗的尺寸,都被精准捕捉与精确记录。队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影像和文字全方位“扫描”旧址现状,构建起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档案。这些带有温度的数字,将成为红色故事“活”起来的最坚实基石,成为展陈设计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最扎实“地基”。
凝聚共识,铺就红色展陈“落地路”
实践的关键一环,是将蓝图变为现实。27日下午,团队与当地干部共同讨论进一步的方案。
基于扎实的测量数据和前期研究,三方围绕空间功能分区、参观流线优化、展板图文设计等核心议题展开务实研讨。经过充分沟通与思想碰撞,最终团队的设计理念与地方实际需求、施工方的技术可行性成功“对齐”,各方就下一步修改方向与最终成果产出规划达成了明确共识,为革命旧址的焕新升级铺设了清晰、高效的“快车道”。
实践的尾声,是沉淀与再出发。28日,团队召开了内部总结会,梳理三日收获,细化了成果产出阶段分工以及有待补充的细节,总结了当前进度并确定了后续的工作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
团队复盘整理了两处旧址的数据资料,为确保万无一失,队员们带着新发现的问题,再次重返旧址进行“终极校对”,对史料细节、数据疑点逐一核实,确保项目基础坚如磐石。
此次粗坑村之行,是“红蕴薪传”革命展陈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将高校智力资源精准滴灌乡村沃土的生动实践。“红蕴薪传”革命展陈队以历史敬畏之心与专业实干精神,用卷尺和激光丈量革命印记,用智慧和热情活化红色基因。团队不仅为革命旧址的展陈提升注入了青春智慧,更用实际行动赓续着地方的红色血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
来源: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