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汕头大学“多语讲好潮汕故事:翻译与传播实践”课程40余名师生,怀揣着对传播南澳文化的热忱,踏上了探索南澳深澳、云澳的旅程。学员们化身南澳“文化使者”,通过镜头记录、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发挥语言学科专业优势,用多语讲述南澳故事,助力落实“双百行动”,在“百千万工程”大舞台上挺膺担当。
理论奠基,实地调研
本次活动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程教师吴锳凡、陈醒通、张婧分别讲授服务性劳动的重要性、潮汕文化的魅力以及本次实践的主要内容。课程引入“超语实践”理念,鼓励学员们用多元化的语言讲述南澳故事。课程还邀请了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张思熠老师加入教师团队,张思熠向同学们分享了非虚构创意性写作的技巧和心得,鼓励同学们通过不同语言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南澳的魅力。
为更好地了解南澳文化,课程师生走进深澳镇,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师生们走进总兵府、南山寺、榴城社区、三澳村生蚝养殖场等地,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故事。深澳镇榴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康叙钧向师生分享南澳牡蛎与龙须菜套养的水产养殖故事。这种立体套养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水产养殖空间,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课程师生走进云澳镇,探索了解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云澳镇澳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应声与课程师生进行座谈交流。江应声向师生介绍当地渔业、渔民生活现状,并向师生介绍当地文化特色,例如宋文化节、车鼓舞展演等,希望青年学子发挥所长,传播当地文化。
此次调研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知识储备,也为他们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经过实地调研,学员们确定了各自的创作主题并策划实践活动,做好实践准备。
视频拍摄,讲述南澳
视频组的学员们充分发挥创意,用镜头捕捉南澳岛的独特魅力。这些视频作品不仅展现了南澳岛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还通过多语言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澳、走进南澳。透过同学们的镜头,南澳故事以丰富多彩的面貌被呈现,使得观众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南澳的民俗风情。
“阿伯,请问海石花是怎么制作的呢?”“海石花经过清洗、熬煮、过滤,冷却凝固成粿,就基本做好了。”学员们用多彩的镜头和不同的语言,展现南澳的历史文化、自然美景、特色美食、渔民生活等内容。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的视频展现了“南澳一号”古沉船考古发掘的过程,有的视频则介绍了南澳的妈祖文化,还有的视频呈现了总兵府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南澳厚重与深沉的历史底蕴;在人文景观方面,灯塔、彩虹海、南山寺等被学员们一一捕捉,视频不仅体现了南澳自然风光的宁静与壮丽,还蕴含着南澳人文景观的多彩与厚重;在特色美食方面,学员们则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石花的制作过程以及生蚝的养殖模式;在渔民生活方面,学员们则以三澳村渔民阿伯为原型,讲述了南澳渔民朴实无华的生活故事,展现了南澳渔民勤劳朴实的美好品质。
创意写作,传承文化
与此同时,写作组的学员们也沉浸在创作的海洋中。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入挖掘南澳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撰写了多篇非虚构创意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南澳的绿美风光和历史文化,还抒发了同学们对南澳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以其中一组作品为例,学员们以渔灯赛会为切入点,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实地采访当地村民等方式,创作了一篇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英语+中文”双语文章。文章讲述了渔灯赛会的历史起源与精神内涵,体现了南澳渔民的信仰和勇气,传播了南澳岛的独特的渔民文化和海洋精神。
通过创意写作的方式,学员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南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创意写作作品也丰富了南澳文化的内涵,为南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员感悟,收获颇丰
在这次实践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南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海岛人民的淳朴善良。2022级英语专业的肖瑞华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化了对潮汕文化的理解,了解到了潮汕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激发了我传播潮汕文化的热情,当好文化使者,助力‘百千万工程’。在文案创作的过程中,我既是服务者,也把自己当作服务对象,想象一位从未接触过潮汕文化的人想要了解当地的什么内容。因此在故事叙述中,我加入了对当地人文风光的描写,对考古南澳一号古沉船的工作人员的描写,试图通过文物出水这一故事展现潮汕当地的和谐美丽人文风貌,以及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作为一个文院学子的人文思考和能力锻炼,也强化了我作为文科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以及未来继续提高人文素养,承担责任回馈社会的目标。”
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煜佳也感慨道,“在这次的南澳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新同学,还体验到潮汕人民的淳朴和热情好客,而且在此次经历中,我变得更加外向,相信更能处理好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2022级英语专业的杨丹梅谈到,“在运用英语讲述南澳故事的过程中,英文和潮汕方言存在语言表达和文化差异,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表述,不仅展现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而且要让读者身临其境,充分理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了,我不仅和老师学到很多写作干货,也和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和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次实践中,课程学员运用课堂所学,发挥个人所长,以中文、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为传播媒介,用镜头讲好南澳故事,用笔墨传承南澳文化,不仅助力打造南澳特色海岛旅游新名片,让更多的人关注南澳、了解南澳、走进南澳,更是践行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使命与担当。
文字:柳嘉惠
图片:课程组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