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起,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先后与金平区石炮台街道华侨新村、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和潮阳区关埠镇溪西欧村陆续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推动高校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助力侨乡发展的知识动力,激发侨乡振兴活力。
华侨新村隶属金平区石炮台街道,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潮汕籍归侨聚居区之一,曾为国家外汇储备做出重要贡献。华侨新村是汕头侨乡发展历程中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23年12月12日,法学院副院长兼中心主任邱国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丽婷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华侨新村进行调研,并与市侨联主席就汕头侨务的发展及华侨新村的未来振兴进行了交流会谈;12月25日,石炮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腾一行回访法学院,与学院领导就结对共建、社区改造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2024年1月2日下午,法学院、侨乡振兴研究中心与石炮台街道围绕党建共建、“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公管支部建设等主题签署了四份协议。通过此次签约活动,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共建的目标和内容,为双方进一步共同打造华侨文化示范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湖社区隶属广澳街道,是一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滨海侨村,素有“侨乡”“海员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侨资源和充足的调研样本。2023年12月19日,法学院副院长兼中心主任邱国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丽婷、中心副主任王利平博士等来到东湖社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东湖社区的发展情况;2024年1月12日下午,邱国良教授代表侨乡振兴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系与东湖社区党委签订了三份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活动促进了双方资源整合,实现了高校与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同频共振。
溪西欧村隶属潮阳区关埠镇,由省委统战部、省交通集团等省直单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重点帮扶,多年以来已实现千万级项目的落地、获得诸多荣誉,是侨乡振兴研究中心精选的又一典型农村社区。2024年1月3日上午,法学院领导带领研究中心团队对关埠镇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关埠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工作队队员坐谈;2024年1月15日下午,法学院、侨乡振兴研究中心与关埠镇签署了四项协议,通过此次签约活动,双方将进一步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的深入实施,实现中心研究成果与侨乡发展“两开花”。
据悉,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是经广东省社科联批准设立的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挂靠法学院,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为国家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服务,促进潮汕地区侨乡的经济振兴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地方政府的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持。研究中心积极申办并成功举办2023岭南学术论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实践探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扩大中心在国内影响力。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团队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能力。
侨乡振兴研究中心将与潮汕地区的侨商、企业、慈善组织、志愿团体等组织保持长期的研究合作,深入研究事关侨乡振兴的重大课题,实行中心建设“三手抓”:建设具有较大国内影响力的侨乡振兴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培育梯次结构良好的综合型科研团队;依托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建设,以增强汕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心将推进“学校-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合作,努力为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为推动广东侨乡尤其是潮汕地区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和全面振兴做出显著贡献。
文字:马文煜、禤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