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文学院《红动潮汕》服务性劳动课程顺利开展。本次课程走进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通过打造“劳动+思政”课程模式,利用学科交叉资源优势,形成“调研、宣讲、研学、创新、劳动”多维度交叉互融,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以青春力量讲好南澳红色故事,汲取信仰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探寻调研,焕新红色活力
粤东地区革命摇篮、渔民革命运动基地、孕育革命志士土壤……南澳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23年11月1日始,红动潮汕课程全体师生在理论学习后,以“焕新南澳红色活力”为导向,走访烈士陵园、渔民公馆、渔民革命史展览室、团员意识形态教育基地、南澳中学、南澳后宅中心小学、海防史博物馆等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探寻基层,为课程实践有序开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烈士陵园以铮铮铁骨铸造丰碑,用不朽精神激励后人。渔民公馆见证了南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反封建反剥削的红色岁月。渔民革命史展览室、团员意识形态教育基地以文字图片等为史料,记录渔民革命、收复南澎、解放南澳的热血历史。在南澳中小学的走访调研中,学校利用了“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以实践为“活教材”,助力青少年一代从中汲取了红色磅礴力量。海防史博物馆以海防文物为载体,述说着保家卫国的动人故事。
在本次调研中,师生不断深入发掘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革命文化资源,更好地拓展思想引领的深度和广度,在“调研、宣讲、研学、创新、劳动”交叉互融中,实现专业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激发培根铸魂和启智润心的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好地利用潮汕区域红色资源优势,焕新南澳红色活力。
沉浸红色宣讲,汲取信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本次课程宣讲组,依托“家门口”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沉浸式宣讲,助力青少年在“活教材”中培育民族精神,汲取信仰力量。
2023年12月17日,课程全体师生与翠英中学师生共百余名师生共同走进南澳县后宅镇,以“徒步打卡+场景化红色宣讲+趣味游戏”等沉浸式红色研学形式,以调研地点为红色课堂,结合史实资料,借现实场景追忆往昔革命岁月。“红色拼图”“蒙眼探雷”“数字密码”等富有参与性、趣味性的游戏环节,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活动中获取红色知识、汲取精神力量。
“惟有传承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惟有铭记先烈遗志,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课程宣讲组成员彭明裕在烈士陵园给现场师生上红色思政课,“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奋勇拼搏,建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崇高风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继续向前。”现场师生手持菊花,瞻仰烈士纪念碑,默哀并鞠躬。
在渔民公馆,课程宣讲组成员郭雯宇介绍了南澳革命沃土中的巾帼英雄:“‘隆江女子学校’班长、女地下党员章吟春,为宣传反对官僚、压迫、封建礼教的革命,多次率领学生走上一线,在满腔热血中展现青春革命力量。”现场师生瞻仰渔民革命遗迹、聆听先烈事迹,在沉浸式的红色宣讲中汲取信仰力量,赓续红色精神。
在南澳这片文化底蕴和诗意兼备的红色热土,宣讲组成员基于串联起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博物馆的徒步研学路线,整合渔民革命的故事、地下党组织的故事、英勇烈士的故事,用场景化的徒步打卡与沉浸红色宣讲,将红色知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给现场学子们带来“红色洗礼”,以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
海产+红色+观光,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因此,进一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在产业振兴与精神振兴中“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课程组在前期调研期间,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地方区域优势,持续挖掘红色文化遗迹,结合利用海产养殖业优势,统筹区域公共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海产+红色+观光”的立体化旅游模式,助力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课程学子利用学科交叉的资源优势,围绕“海产+红色+观光”模式做文章,将区域内的特色资源“串珠成链”。以沉浸式场景、互动式参与、研学式体验为红色路线基底,结合南澳旅游观光热门景点,融入区域海产养殖产业元素,从而既能迎合当前旅游个性且富文化的趋势,又能达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目的。
本次《红动潮汕》服务性劳动课程走进南澳,进一步发挥打造“劳动+思政”课程模式,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学科交叉资源优势,形成“调研、宣讲、研学、创新、劳动”多维度交叉互融,青年学子在实践调研中深入挖掘并利用区域红色资源优势,焕新南澳红色活力;依托场景化的徒步打卡与沉浸红色宣讲,汲取信仰力量,赓续红色精神;探索“海产+红色+观光”的南澳旅游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从而在“立足实践、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三环节中下功夫、做细活,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红动潮汕》课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