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汕头日报】“蟹博士”科研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3-09-20 11:18

青蟹是一种高档的海产品,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宠儿”,近年来,汕大学子建立“育蟹者说”团队,年轻的团队“蟹博士”不惧艰辛,刻苦钻研推广青蟹繁育技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进海山,解决了当地养殖户的急难愁盼问题。记者获悉,该项目近日获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百个优秀示范项目,已带动1000户以上的农户就业,未来预计带动1万名以上农户就业,帮扶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进该团队了解相关情况。

新型养殖模式显成效

在汕头市牛田洋水产养殖区、饶平县大埕镇、柘林镇、海山镇等地,当地养殖户以集装箱式立体化循环水培育青蟹软壳蟹,该技术集循环水、过滤、消毒、温控和实时监控为一体,这种新型封闭式养殖模式为蟹宝宝们提供了优越的“蟹公寓”,避免天气、温度、水质等外界因素干扰。值得一提的是,蟹苗 “一蟹一房”,生长全过程严密监控,避免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蟹类经常发生各种内斗,导致蟹体残缺的情况,提高养殖成活率。

△团队成员观察“蟹公寓”青蟹生长情况并喂食

记者了解到,“育蟹者说”团队成员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项目聚焦青蟹种质创新、育苗和养殖研究,学生们在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马洪雨教授、汕头大学创业学院罗列老师、汕头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风奇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集装箱式陆基立体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为农户解决传统青蟹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让营养健康的青蟹走上饭桌。

我们的项目立足粤东水产养殖业,辐射福建及大湾区和粤西,为农村水产养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和帮扶。”谈及初衷,该项目负责人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学张梦倩博士如是说。

据介绍,传统青蟹养殖主要是野生捕捞蟹苗,但野生蟹苗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繁育的青蟹质量不高,如今,“蟹博士”们为养殖户解决了农村水产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模式单一、成活率低、养殖收益低的共性问题,帮助他们建立了基于池塘的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模式、基于陆地的立体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使青蟹养殖摆脱了对池塘的依赖,节约用地90%以上,通过借助推广站及企业的优势,进行了广泛示范和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海水养殖业发展,促进了水产企业和渔民灵活就业和经济收入。

△团队成员观察青蟹溞状幼体生长情况

团队科研成果惠及乡村

乡村振兴是团队的初心以及长远目标。据介绍,粤东、福建及大湾区和粤西等地区拥有大量的水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但均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养殖理念和技术等共性问题,从而难以有效开展科学养殖,亟需获得水产养殖理论和技术支持和帮扶。

近年来,该团队以种业“育繁推”为核心,创制了种质改良技术,建立了良种规模化扩繁技术和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技术及陆基立体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项目模式下,平均100平方陆地空间可养殖1000只青蟹,养殖成活率平均达到97.5%,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池塘养殖。

△团队成员检查抱卵蟹生长情况

张梦倩博士告诉记者,在帮扶初期,渔民们的质朴深深打动团队成员,尤其与农户在传统蟹房劳作时,只要进去10分钟,每个人出来都会大汗淋漓,这更加令团员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易。然而,当地渔民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这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在得知团队的帮扶意图后,热情地招待大家,为团队介绍他们的养殖规模以及方式,他们的质朴让大家感动,更坚定了团队助农的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记者获悉,团队成立三年来,“蟹博士”们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提供了近10次技术培训和大量的技术帮扶,聚焦青蟹种质创新、育苗和养殖研究,推广相关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推动了当地海水养殖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

今年7月,“育蟹者说”项目团队结合暑期“三下乡”和“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前往饶平大埕镇的海水养殖场,与当地农户交流,帮助农户解决软壳青蟹养殖时出现的种种问题,让科研成果惠及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入选了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示范项目,被授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称号。

https://sttv42-static.cutv.com/html/static/2023/9/19/17256_4587457_share.html 

上一条:心潮“蓬”湃·玩转古城——法学院联合鮀江街道举办蓬洲古城定向越野活动 下一条:汕头大学与金平区鮀江街道举行结对帮扶行动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