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汕大文院学子走进红场镇,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2023-09-05 22:57

8月24日,汕头大学文学院“红动潮汕”实践队、“红绿融合”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在学院团委副书记陈醒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红场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伍来到红场镇人民政府,红场镇党委副书记姚少群、镇长马铮槟、镇团委书记郑陈强等与实践队成员亲切交流。陈醒通老师首先介绍了实践团队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开展的内容。本次“红山青风—开启红场镇乡村振兴新模式”实践项目,基于红场镇“红+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团队将通过调研实践,尝试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探索多模态传播红色镇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带动更多的人走进红场镇,促进红场镇经济发展。

姚少群副书记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红场镇的情况。他谈到红场镇是革命老区镇,有着优秀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革命遗迹,目前有“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洞见初心”三大红色旅游教育路线。继大溪坝村成为“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和组织振兴试点之后,潘岱村也于今年6月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他指出,近年来红场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盘活红色资源,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红+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中,姚少群副书记勉励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专业所学所知,勇于创新,立足活动初心,设计出具有红场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红色文旅内涵,激发红场发展新活力。

走进乡村茶园,感悟乡村振兴

在红场镇团委郑陈强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师生来到审者茶叶加工厂、亿筐茶园等地,进一步了解红场镇茶叶的制作过程,以及目前茶叶包装、销售等方面的情况。

红场镇茶叶协会会长、审者村茶厂负责人罗俊钦向团队师生介绍制茶工序。在见识到制茶的一步步繁琐的工序以后,团队成员大为震撼,深刻理解中国制茶技艺的精细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感悟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罗俊钦表示,近年来红场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红场镇也成立了茶业协会,更好地探索适合红场镇发展的茶品种,目前正打造属于红场镇的茶品牌,提升红场镇茶叶的知名度。

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来到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潘岱石洞和红场革命历史纪念碑等,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向团队师生介绍大南山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以时间为轴,具体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囊括当时潮阳、普宁、惠来三县的革命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南山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让团队师生更深入了解大南山革命历史以及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潘岱石洞”也称“英雄石洞”,是早年间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同志指挥大南山革命斗争的场所。实践队来到“潘岱石洞”,重走革命路线,体悟彭湃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下隐蔽斗争的革命故事。

在大南山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实践队深刻缅怀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接受红色教育。

成员们纷纷表示,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接下来将学习好、宣传好红场镇的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扎实推进“红山青风”项目,弘扬革命精神,助力红场镇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初心使命,并对红场镇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团队将充分结合专业所学与红场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红场镇“红+绿”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聚焦红场文化特色,发挥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点亮乡村文化空间,讲好红场故事,为红场镇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力,共同推动红场镇“百千万工程”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学院)



上一条:汕头大学副校长胡忠带队赴揭西县开展“双百行动”调研座谈 下一条: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带队赴南澳县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