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高校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公卫人才培养如何破局

2020-04-20 01:04

https://dwz.cn/hdevGJof

2020-4-17 青塔 疫情大考,让加强公共卫生人才供给力度,成为学界、业界、政府共同思考的问题。

近期,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宣布组建或筹备布局公共卫生学院。与此同时,不少省市、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方案,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完善补强。

被誉为“抓住疯牛鼻子”的公卫人,何时迎来真正的春天?一些破冰式的做法逐渐推行,或将找到答案。

高校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

然而,记者采访中,被问及为何选择预防医学专业时,上海某综合性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不同年级的几名本科生纷纷表示,入读之前,自己对公卫医生与预防医学并没有过多了解,大都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被迫调剂。入读过程中,也常常听到该专业“就业选择尴尬”“不被社会认可”等悲观言论。

因此,转专业成为不少同学的选择。上海某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大三男生傅思远(化名)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班级已经有三四十人转出本专业,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因为成绩达不到要求或面试失利,未能如愿以偿。

培养计划设置不够合理,或是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名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大一,他们主要学习数、理、化、生等大类基础课;大二、大三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但对掌握程度的要求低于临床专业;直到大四、大五才开始学习公共卫生专业课,进行实习。但此时,不少同学已经将精力投入考研、就业,没时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深入了解,甚至没能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这就导致实际工作中,部分学生懂得公共卫生基本理论,但不掌握公共卫生服务操作技术;部分学生懂得公共卫生基本知识,但不熟悉公共卫生督导实践;部分学生懂得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但不了解数据背后真正需要做什么。”一位基层实践基地的带教老师告诉记者。

安徽某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东(化名)也注意到疾控部门地位边缘化、功能弱化,进而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对此他建议,学院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公共卫生概论,学校组织编写教材;让学生早早接触科研训练,将实习实践提前。

“学生的实习单位有差别,要在学校开展公共卫生技能课程。让带教老师参加比赛,或去疾控部门参加相关科室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邀请业内人士在校开展相关课程。”李东说。

弥合公卫临床裂痕,培养复合型人才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马亚娜多年来从事教学和招生工作。据其介绍,3年前,公卫学院转专业率达7%以上,2019年则降到了5%。

马亚娜认为,这和近年来学院积极调整政策和课程设置有关。“如集结优秀师资,给大一新生开设预防医学导论课程;面向本科生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全方位关怀关心,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也能让本科生更早参与导师的项目,加强对学科的理解。”马亚娜说。

(节选)

上一条:全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下一条: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 助力企业渡难关 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