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大开展“重走长征路—过草地、感党恩”党史学习教育。
南都讯记者李梓毅 实习生聂书祺 通讯员汕大宣 挑战泥泞坑洼的草地沼泽,在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下聆听长征史思政课……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2022年7月27日至8月4日,汕头大学20名师生在校党委副书记周镇松的带领下,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开展“重走长征路—过草地、感党恩”党史学习教育。本次高海拔思政课由汕头大学学工部、团委组织,是其继2021年雅克夏雪山徒步穿越活动后,对“重走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与延续。
连续徒步近百公里
将思政课搬上草原雪地
本次“重走长征路”,汕大师生每天徒步约八小时、行程逾20公里,连续四天三夜从红原县瓦切镇穿越至若尔盖县多玛村,完成了近百公里的过草地长征徒步行程。
在徒步起点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前,周镇松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思政课,鼓励同学们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红色力量,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在芦花会议遗址,与红色遗址守护人开展红色沙龙,并在此挂牌“汕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将“行走的思政课”延伸至红色革命纪念馆和红军长征路上。
本次活动共有百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科考计划书撰写、体能测试、户外拓展、跑步打卡等环节的层层筛选后,最终选拔出16名队员。为提高身体素质、户外生存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应对高海拔徒步可能面临的挑战,队员们在暑假期间坚持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和户外技能学习,并通过文字、视频材料学习长征史,了解红军长征的不易。
亲历红军长征之不易
学生:“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下的长征史思政课。
“当我真正走进草地时才明白,过草地是多么困难。”队员之一、汕头大学2021级中文专业学生蔡梦婷表示,徒步经过的沼泽里布满大大小小高低不均的草垛,下面是深浅不一的水坑,就算用登山杖借力,穿着登山鞋,也会从草垛上滑落,极易崴脚。“这次有队友崴了七八次脚。很难想象当年红军穿着草鞋,缺乏基本的生存物资,冒着生命危险行军是如何困难!”
徒步过程中不仅要克服长距离徒步的体能挑战和高海拔带来的身体反应,还要经历大风、雷电、暴雨、昼夜温差极大等恶劣的高原环境。一百公里的徒步,队员们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草地沼泽,在荒无人迹的草原腹地露营三个晚上,克服着头痛、低烧等高原反应及严重的体能透支,用坚强的意志成功穿越红原和若尔盖大草原,在行走中感悟长征精神,发扬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力量。

“重走长征路”团队合影。
回顾这次特殊的思政课,蔡梦婷说:“当年的红军是中国的脊梁,是永远的英雄,我们也始终会保持一颗热忱的心,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队员之一、汕头大学2019级英语专业学生何欣益则表示,自己真正走过长征路后,才深刻体会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的重量:“80余载时空流转,变幻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血脉基因,长征未有穷期,长征仍在继续,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负前辈们的期望! ”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李梓毅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20818713645.html?wxuid=ogVRcdLA9nSsYedakylcRTQJICTQ&wxsalt=111e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