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中国社会科学网】汕头大学举办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活动

2020-11-20 11:02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武勇 通讯员 曾旭波)2020年11月15日,在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之日,由汕头大学主办的“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活动暨首届潮汕历史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广东汕头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潮汕侨乡文化及其现代意义”。全国侨联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研究员,汕头大学前党委书记、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黄赞发先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春声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汕头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林伦伦教授,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广东华侨史》主编、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张应龙教授,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一省,海南师范大学唐若玲教授,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所长肖文评教授,《闽南侨批大全》主编,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清海等出席了会议。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嘉诚基金会的相关领导嘉宾和潮汕三市政府代表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参加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活动的代表。主办方/供图

上午8时30分,与会专家学者领导嘉宾齐聚汕头大学真理钟下,举行庆祝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鸣钟仪式。鸣钟仪式由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陈景熙教授主持。汕头大学前党委书记黄赞发、汕头大学前副校长林伦伦、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前主任黄挺三位主礼嘉宾分别按键鸣钟,象征着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走过的三十载春秋,金声玉振,弦歌不辍。作为30年前成立研究中心的见证人之一,黄赞发在讲话中祝愿研究中心在政府部门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陈景熙主任的带领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鸣钟合影过后,庆典开幕式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汕头大学副校长陈敏教授主持。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院士受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教授委托,代表学校致欢迎辞。王泉指出,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以来,以服务潮汕区域社会与海内外潮人社会,联络海内外有关学者,推动国际潮学研究的学术发展为宗旨,持之以恒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力。他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支持汕头大学,共同助推潮汕地区乃至于粤闽赣边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进海内外侨胞联络往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大业,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承与传播。

随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广东社科院副院长丁晋清等领导嘉宾,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吴二持、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等兄弟单位代表先后致辞。张春旺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强调要深入开展潮汕历史文化、华侨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共同实现中国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根植侨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举行此次论坛恰逢其时,非常有意义。他表示,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扎根侨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潮汕文化研究中心能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及全国各地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学会形成合力,建设华侨华人研究基地,共同推动侨乡文化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发展。丁晋清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表示祝贺。他表示,这次活动是汕头大学贯彻落实十四届五中全会的有力举措,也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好事,可谓适逢其时、意义深远。中心成立30年来,致力于挖掘整理潮汕历史文化资源、编纂“潮汕文库”等重要学术专著,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推动汕头大学学科建设、推动潮汕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潮汕文化走出去、讲好“潮汕故事”“广东故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作为兄弟单位,也对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继续与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开展学术合作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也分别发来了热忱的贺函。

开幕式后,会场播放了回顾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创办30周年历程的短片,随后会场举办了传灯仪式——由30位汕大学生手捧象征知识带来光明的“灯书”,接连缓缓打开,寓意着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会场外,布置有汕头大学成立30周年成果展览和黄清海先生荣获武汉国际邮展二等奖的《南洋家书》侨批档案展览。

上午的主题学术报告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主持。中山大学教授陈春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林伦伦,汕头大学教授陈景熙分别进行《本土文化资源与“侨乡”社会特质》《侨批与潮汕社会发展》《海外潮人社会研究学术史回顾》为题的主旨演讲。陈春声围绕本土现代性与“侨乡”的历史文化资源、近代潮汕“侨乡”的社会结构形成过程、“侨批”研究的若干问题方法讨论了潮汕本土的文化资源与社会特质。林伦伦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侨批文物馆和小公园街区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的热门话题出发,探讨侨批产生与发展历史以及与潮汕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阐述了侨批与“过番”对潮汕文化的影响。陈景熙则以学术专著为中心,梳理了135年来海外潮人社会文化研究学术史脉络。主旨演讲过后,在场学者分别就不同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林伦伦呼吁复办汕头大学历史学系,健全汕头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为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提供学科支撑,推动汕头大学,乃至于粤闽赣边地区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华南侨乡社会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得到了在场汕头大学教师、文学院领导的积极呼应。

下午的会议围绕“侨乡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的主题分为侨乡社会研究、侨批研究和潮剧、习俗研究三场学术报告开展,分别由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陈占山主持。在侨乡社会研究专场,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从国际视域下解读了中国独特的“侨乡文化”,指出“侨乡文化”的“国际性”是在“求同”和“存异”的博弈中发挥其特殊优势,是在跨越边界的内外互动中形塑自身的规矩,展现民间的智慧。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郑一省、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唐若玲、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教授肖文评以及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分别介绍了广西、海南、梅州、潮汕四个不同侨乡的类型和文化特征,讨论了华侨与本土社会的联系与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等问题。来自其他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也分别从各个角度探讨了不同地域侨乡社会的文化特征,以及新时代侨乡文化的现代意义。《闽南侨批大全》主编黄清海、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胡少东,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前主任黄挺教授、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董学民教授、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立,分别在“侨批研究”与“潮剧、习俗研究”专场报告了各自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引起互动环节的热烈讨论。

在由陈景熙主持的闭幕式上,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毛思慧教授致闭幕词。毛思慧代表文学院对支持本次活动的政府机构、海内外学术研究机构、李嘉诚基金会和参与本次学术会议的全体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毛院长回顾了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感谢四任中心主任杜经国、黄挺、陈占山、陈景熙所作出的贡献。他表示,论坛开得恰逢其时,对华侨文化、侨乡文化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潮汕历史文化有着丰厚的内涵,学者们一致脚踏实地、精耕细作。今天在“中国梦”“一带一路”“新文科”“新时代”“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潮汕华侨历史研究、侨乡文化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都迎来了新的机遇,希望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在30年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的支持下,继续努力,“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推动汕头大学的潮汕文化研究更上一层楼。

据介绍,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是在饶宗颐教授倡导下,成立于1990年11月15日的国际潮学研究领域中第一家专门性学术机构。以开展潮汕区域文化与族群文化研究,服务潮汕区域社会与海内外潮人社会,联络海内外有关学者,推动国际潮学研究的学术发展为宗旨。首任主任杜经国教授,历任主任黄挺教授、陈占山教授,现任主任陈景熙教授。中心创立后,在饶宗颐教授、陈春声教授、林伦伦教授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学术活动。先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社科重点项目3项,广东省社科特别委托项目1项,广东省高教社科专案1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黄挺著《潮汕旅游文化》于2001年获得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奖”学术类三等奖;《潮学研究》于2002年获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黄挺、陈占山合作撰写《潮汕史》(上册)于2005年获广东首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此外,中心还在潮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http://www.cssn.cn/zgs/zgs_jl/202011/t20201120_5219275.shtml

上一条:【中国教育在线】李昊宇:粤东制造产业下的产品设计教育 下一条:【汕头日报】首届潮汕历史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汕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