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浦英歌队演出场面。黄光哲 摄

受疫情影响,每年春节潮汕地区的招牌节目——新春民俗巡游活动按下“暂停键”,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社区的英歌队也被迫暂停训练。在这个特殊时期,珠浦英歌队的队员们却收到了一份暖心的礼物——一组以他们为原型创作的手绘脸谱、服饰、人物形象等文创产品。
这组原创作品由汕头大学“新民俗”团队的成员们所设计,一张张插画,让传统英歌舞的形象跃然纸上,充满鲜活气息。“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英歌舞这一潮汕文化瑰宝。”其团队成员们说。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实习生 庄衔涛
通讯员 吴旋娜
曾合作开展英歌脸谱公益绘画课
源于明代、传承至今的英歌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融汇了喜剧、舞蹈、武术等表现形式,拥有“南国雄风”“中国民间舞蹈之根”等美誉。英歌舞风格质朴、豪迈、敦实,动作简练、庄重壮丽,在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满足。
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的珠浦村,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之一。千百年来衍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其中就有远近闻名的珠浦英歌。
2017年,珠浦互助义工队发起并筹资重组珠浦英歌队,随后还组建起濠江地区唯一一支女英歌队。重新组建后的英歌队经过刻苦训练,很快就“舞”出了名气,也促使越来越多人关注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汕头大学“新民俗”团队便是其中之一。在创作插画之前,团队曾与珠浦英歌队合作开展了“英歌脸谱公益绘画课”等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随着活动深入开展,“新民俗”团队愈加感受到传承发扬“非遗”的重要性。经过一番探讨,团队成员决定以珠浦英歌队为原型、春节巡游为背景,结合英歌舞在潮汕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绘制插画,还原英歌舞表演的“闹热”场景,唤起潮汕人的记忆。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计划。“原本我们打算在春节期间,亲眼感受珠浦英歌队演出的魅力。但所有春节巡游、庆典活动暂停举办,让我们无法到现场采集英歌队的影像纪实。”团队成员钟芙蓉说,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快就找到解决办法——珠浦英歌队利用社交平台发布与英歌舞相关的文章、视频,都成为团队借鉴参考的素材。
做足功课耗时1个半月完成插画
在钟芙蓉印象中,英歌舞表演通常在“营老爷”民俗活动才会看到,往往是一派舞龙举旗、鞭炮锣鼓齐鸣、男女老少在街道上共同庆祝盛大节日的盛景。
尽管“新民俗”团队成员都是潮汕人,但为真实还原春节时期的英歌舞表演,成员们还是做了大量功课,除了从网络上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还特意寻访观看过英歌舞表演的本地人,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从不同人的讲述中还原英歌舞场景。
“我希望我的插画不仅能展现出英歌舞的民俗特色,还能够让观者感知到画面以外更多英歌舞的文化内涵。”钟芙蓉告诉记者,她是广告学专业学生,绘画能力既是专业素养之一,也是平时的爱好。但即便擅长绘画,完成每张插画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团队还留意到在潮汕地区较为少见的女子英歌队,为此,钟芙蓉特意为珠浦女子英歌队绘制了两张卡通形象画,表现她们英姿飒爽又不失可爱的形象。
团队成员王娉秀则主要负责书签、手机壳产品的形象设计,她绘制了一男一女两名英歌队员的形象,呈现出英歌舞表演的动作、神态,给人一种“力量美”。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她更细致地观察英歌舞者的衣服图案、纹路、脸谱图案等。“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英歌舞的内涵,以及其中不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大概耗时1个多月,团队完成了系列原创形象设计,并将这些素材免费赠予珠浦英歌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没有事先告知珠浦英歌队,而是等到产品出炉后,才将其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们。
■观点
不拘一格活化传承“非遗”
“英歌队里的孩子们收到这些插画作品后都很开心,他们没有见过用插画形式展示英歌舞的,都觉得很新颖。”在收到这份来自“新民俗”团队的礼物后,珠浦英歌队发起人之一黄居浦对这份“礼物”赞不绝口,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表达了感谢:“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歌队的关注!”
他表示,像汕头大学“新民俗”团队通过打造流通性强的文创产品推广弘扬英歌舞,有利于吸引更多年青人了解潮汕文化。
而这也与珠浦英歌队近几年的科普、推广方式不谋而合。自成立以来,珠浦英歌队不断拓展线上宣传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展示英歌舞的文化魅力。例如,珠浦英歌队管理员、队员黄佳祥便受到了cosplay(角色扮演)和汉服展启发,与妻子一起身着英歌舞服装拍摄婚纱照,并上传至网络,获得许多年轻人关注。
这种将英歌舞融入生活的方式,塑造了“具备强辨识度、记忆度,易于模仿”的文化基因,拉近了公众与英歌舞的距离。经过新媒体宣传推广,珠浦英歌队不再局限于“乡土模式”,不仅在国际马拉松等多项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还曾参与央视直播,暴光率、知名度不断提升。
“‘非遗’的活化和传承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传统模式。”黄居浦告诉记者,“互联网+”模式下,传统文化和新兴科技手段能够得到有效融合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壁垒,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民俗”团队负责人徐怀则建议,珠浦英歌队可充分利用此次团队为其设计的原创插画、动漫形象等文创产品,与专业化团队合作,有针对性地创作更多与英歌舞有关的周边产品、动漫短片、情景剧等,以更多新方式来吸引更多人关注,全面展示英歌舞的内涵。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6/30/content_7890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