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南方+】技术突破、温情叙事……汕大医附一院以医教研丰硕成果献礼医师节

2025-08-21 10:16

8月19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汕大医附一院”)举行2025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汕大医附一院多项医疗技术创新突破、新增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科研成果获得国际奖项、推进叙事医学发展……医院以医教研丰硕成果为医师节献礼,用扎实的医疗水平和人文关怀为患者送去优质的健康守护。

汕大医附一院举行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汕大医附一院举行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前沿领域多项“零的突破”

“过去一年,医院在医教研协同发展中成效显著,核心技术持续突破,重点专科实力稳步提升。”汕大医附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永松在大会上介绍,医院在机器人辅助手术、远程医疗合作等前沿领域实现多项“零的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活动上,汕大医附一院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领航奖”团队受到表彰。全主动脉置换术、零射线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直视下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技术等一批高难度技术成功落地,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以PGD技术为例,作为粤东地区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该项技术试运行资格的医疗机构,汕大医附一院目前已实现从第一代试管婴儿到第三代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的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区域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2025年以来,医院在专科建设、科研人才培育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风湿免疫科成功入选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骨科胡军教授团队的“新型生物活性植骨材料促进骨病的修复”项目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项,该团队还与港中大合作揭示创伤性脑损伤加速骨折愈合的关键临床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开展手术。 受访者供图

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开展手术。 受访者供图

此外,医院1名博士后荣获特别资助,3名博士后获得面上资助,立项数量与资助金额均创下近年新高,博士后群体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医院在高端科研人才培育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聚焦粤东地区基层群众就医需求,汕大医附一院持续开展紧密型帮扶。在驻点帮扶医疗队的助力下,揭西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挽救仅1.66千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命、85岁高龄高危心血管疾病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

步入2025年,揭西县五云卫生院、五经富卫生院、京溪园卫生院和坪上卫生院相继通过广东省胸痛救治单元认证评审,为当地搭建起“村—镇—县”三级联动的胸痛救治网络体系,惠及周边近百万群众。此外,医院还接连帮扶揭西县人民医院发表SCI收录论文,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持续发展。

叙事医学展现人文关怀

在当天的庆祝大会上,一场特别的叙事医学演讲温暖全场。汕大医附一院的医师们以亲身经历为叙事主线,讲述与患者并肩同行的生命故事,既展现医疗技术的精进,更传递直抵人心的人文温情。

叙事医学演讲。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叙事医学演讲。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除夕夜的5G救护车,是患者小娴的“生命摆渡船”。据急诊科副主任陈永如讲述,30岁的小娴因重症肺炎陷入昏迷,呼吸机与升压药都难挽危局。医院重症团队25分钟完成ECMO转机,在新年钟声中护送她穿越30公里生死线。从ECMO撤机到心理康复,护理团队为她梳头、播放孩子的视频,让她带着“迎接新生命”的期盼出院。“5G+ECMO”的技术奇迹背后,是团队与死神赛跑的默契,更是对生命的不离不弃。

其他诊室里,更多故事诠释着医者的技术与仁心。产科诊室中,孕38周准妈妈攥着“胎死宫内”报告单绝望而来,产科副主任医师栗丽每日床边陪伴让泪水有了出口,如今这位母亲已顺利诞下两个健康宝宝;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郑仰从患者皮肤上“蓝莓酱般的斑疹”识破迷局,推翻“直肠癌晚期”诊断;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汉生为胸廓畸形少年小刘矫正术后,收下其父带来的两瓶家种黑豆作为“承诺豆”,在孩子心中埋下“当医生”的梦想种子。

叙事医学作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实践,强调通过倾听、理解患者的生命故事,构建医患间的情感联结,在技术诊疗之外给予心灵慰藉。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汕大医附一院以叙事医学为抓手,通过教育培训、临床实践和文化建设等多维度推动医学人文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首批叙事医学师资招募即吸引60余名临床骨干踊跃报名。

汕大医附一院党委书记林枫表示,“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好附一的故事,讲好医生护士的故事,讲好在临床当中感人的故事,让‘人民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人文关怀融入到诊疗、沟通、管理的全过程。”

■延伸

将健康服务延伸至角落

多项公益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山区,老人看病主要看子女是否有空,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常被忽视。”汕大医附一院“移动附一”健康促进公益服务执行小组组长陈广灿的话,道出基层医疗的痛点,更折射出深耕公益的初心。每当看到义诊现场村民早早排起的长队,他更加坚定了把医疗服务送到基层的决心。

近年来,汕大医附一院坚守公益属性,打造了“移动附一”“全为生命”“宁养服务”等多个公益品牌,将健康服务延伸至最需要的角落。

2024年,“移动附一”以潮州庵埠为首站拉开序幕,百余名医疗护理专家为1520名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潮州庵埠、潮南陈店、揭西河婆……如今,“移动附一”的白衣足迹已遍布粤东,医务工作者通过大型公益义诊、慢病筛查、基层技术帮扶、健康科普等活动,把三甲医院“搬”到百姓“家门口”。

在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领域,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十年间持续送出特殊的“六一”爱心礼物。该中心依托多个救助基金,开展60余场公益义诊,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超145个,累计救助金额近百万元。“先心病并非不治之症,我们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王潇说。

如今,汕大医附一院的公益之路仍在延伸:宁养服务医护人员已跋涉 579587公里,为15500多户贫困晚期癌痛家庭提供83000小时的临终关怀;延续医学依托互联网开展百场健康直播,惠及超150万人次;“全为生命”急救培训覆盖潮汕及闽赣地区,500场培训让6万人掌握急救技能。这些坚守与付出,让医者仁心在粤东大地持续传递。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晓宜

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8/21/c11645795.html?colID=0&firstColID=87&appversion=128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14


上一条:【羊城晚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搬”上海岛!汕头南澳岛2000多居民家门口享免费诊疗 下一条:【羊城晚报】开营!70余名专家学者扎进潮汕探寻中国城乡转型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