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南方+】吴杰:扎根汕医十年,书写科研育人答卷 | 医教向汕·追光者③

2025-09-07 10:04

入选全球顶尖2%科学家榜单、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拥有4项美国专利和4项中国专利、发表SCI论文近200篇……这是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杰身上的众多“光环”。

吴杰从事神经科学研究30多年,自2016年被引进汕头大学医学院担任特聘教授以来,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持续作出贡献。他建立了脑功能与疾病实验室并担任负责人,在尼古丁受体生理/药理/病理生理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对人类下丘脑错构瘤/痴笑癫痫发病机制进行开拓性研究,其成果处于世界前沿。

如今,进入汕医的第十个年头,吴杰依旧在科研的路上不断探索攻关。

1 通讯员 受访者供图 供图

国际化视野助力发展

海滨邹鲁,人文荟萃。2016年,在美国研究多年的吴杰开启了回国行程。“能参与到这样一股宏大的国家快速发展的事业洪流中,还能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一来到汕头,他便着手于汕头大学医学院脑功能及疾病实验室的发展建设当中。他表示,“这是一个可以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吴杰有着丰富的医学背景和研究成果。上世纪80年代在徐州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他又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攻读生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生理学家陈培熹教授,并在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吴杰在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分别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1998年,他加入美国著名的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与多位著名科学家合作,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正教授,并担任实验室主任。在Barrow工作期间,他的团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吴杰的研究领域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症、癫痫以及尼古丁成瘾等,发表了相关的SCI论文近200篇,被引用大于10000次,H-Index为54。吴杰教授2022年入选全球顶尖2%科学家榜单;拥有4项美国专利、4项中国专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优秀青年生理学论文奖二等奖及国际HH研究创新奖等;现任《中国药理学报》(APS)副主编。

1 通讯员 受访者供图 供图

保持快乐心态享受科研

“在科研的道路上,要靠人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断地突破和大胆创新。”在分享自己的科研之路时,吴杰表示,“我的很多快乐都是通过科研得到的。”他认为,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去享受科研,也希望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所做课题的喜欢与热爱。

“只有积极合作才能共赢,偏居一隅的闭门造车根本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得益于多元化的成长背景,吴杰有着极其开放的理念和胸怀,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探索,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促进交流合作。作为粤东地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汕头大学医学院拥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对内方面,吴杰目前正积极创造机会开展临床合作。对外方面,他带着团队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医学论坛及各类交流活动,不断促进科研交流合作。

回顾过往,吴杰表示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是努力、执着和开放的心态支撑着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质疑和不解。“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吴杰说道,“因为别人的质疑,让我的思路更加成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科学领域,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你不知道的更多。”

近年来,吴杰努力把自己多年所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落地,做出有效改善人类健康的中国品牌。他不满足于目前对于相关戒烟产品的研发,同时也对改善睡眠,防治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抱有极大的兴趣。

薪火相传“托举”学生成长

除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吴杰在团队构建、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他带领的实验室进展迅速,学生培养非常顺利,团队驶入了科研高速路。

“千万不要低估你的任何一名学生,他们都是有能力的。”这是吴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时刻激发学生的潜力,“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他的不足。老师的任务是什么?是把学生的优点挖掘出来,把它放大,把学生的缺点一点点克服,一点点减少。”

吴杰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喜欢走到年轻一代中间去,天南地北地聊一聊,给他们一些建议,顺便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智慧和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跟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我也永远年轻,虽然今年都60多岁了,我感觉自己身上还有着那种朝气和拼劲。”吴杰的这种亲和力和师长风范,让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倾心追随。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我愿做铺路石,帮更多年轻教师走向成功。”在采访中,吴杰教授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自己团队核心成员的夸赞,也对他们的未来抱以期待和祝福。他告诉记者,他的愿望就是“托举”,希望能够用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助力他们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

南方+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汕头大学医学院

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9/06/c11697812.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87&appversion=12810&firstColID=87&enterColumnId=87



上一条:【学习强国】汕头大学喜迎2025级本科新生 下一条:【信息时报】2025级新生到!广东高校“花式”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