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我要向您鞠个躬,真的是您拯救了我的生命,太感谢了!”“这是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努力的结果,希望出院后您的一切顺利!”这一幕发生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近日,连女士(化名)在出院之际,和家属为该中心送来一面感谢锦旗,对医务人员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开科近十年来,联合心脏外科中心不断突破技术极限,从为仅1.1公斤重的早产儿“补心”,到此次为仅29公斤重的成年患者重塑 “心门”,为心脏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今年4月初,现年45岁的连女士因反复出现严重胸闷气促、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胸痛心悸前来汕大医附一院就诊。她身高1.5米、体重却仅有29公斤,这相当于是一个女孩子9至10周岁时的标准体重,这极低的体重创下了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开科以来成年手术患者的最低记录。
经心脏彩超检查后,连女士确诊为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同时伴有心房颤动、非风湿性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非风湿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还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等......如此复杂且危重的病情,再加上她极低的体重,意味着其心肺功能极差、心脏组织十分脆弱、手术视野狭小受限、血管条件差等......这些无疑给手术带来了重重挑战。
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凯表示:“若不及时手术,患者随时可能因心源性猝死或多器官衰竭而失去生命。但患者体重极低,术前麻醉剂量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呼吸抑制或循环衰竭;术中进行体外循环时,她脆弱的血管难以承受常规压力,极易出现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术后恢复阶段,免疫系统薄弱的她,一个小小的感染都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整体手术风险和难度都极大,需要缜密考量。”
4月12日,在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后,副主任医师杨凯带领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包括超声、麻醉、体外循环、护理等在内的手术团队历时3个半小时,顺利为连女士开展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心表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术中发现其心脏因长期负荷已扩大近成人体积的两倍,心胸比接近0.9。
要知道,为极低体重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术者需在狭小的手术视野内,操作直径仅数毫米的血管和瓣膜结构,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周边组织,每一步操作都堪称在刀尖上的舞蹈。杨凯凭借精湛的技术,小心翼翼地切除连女士严重病变的二尖瓣,精准置入人工瓣膜;随后又细致入微地修补了其病变程度相对较轻的三尖瓣,令其两扇“心门”焕然一新。由于连女士体重极低,血管纤细如丝,手术团队全程紧盯血流动力学数据,将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防止血管破裂或血栓生成,并即时置入心表临时起搏器,预防房颤引发心律失常。
术后,连女士安全转入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陈峰带领监护室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和抗感染方案,逐步稳定和改善其心肺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同时定制高蛋白肠内营养支持,帮助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状态。因其体重极低,肌肉量少且一直处于虚弱状态,术后康复和监护时间相对其他患者要长。经过近一个月的术后监护、康复和观察,连女士目前已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