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成果被人大代表参考写进建议啦!”笔者12日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悉,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黄贵松提交了《关于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建议》,内容吸纳了该学院的一项学生调研项目——“潮汕地区高生育率的文化密码”。
据悉,一年半前,汕头大学一支由多学科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深入汕头、潮州、揭阳三市103个村庄,通过6000份问卷、近300场深度访谈,探寻潮汕地区高生育率背后的深层原因。
项目实地调研。
项目组先后召开多次专家咨询会,走访多家专业机构,最终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导下制定了调研方案,并得到国家、省、市三级卫健部门的支持。经过严格的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面的培训,项目组同学成为了田野调查的行家里手。
与此同时,项目组在校内招募了一批本地籍志愿者,团队采用“核心团队+本地志愿团队”的模式,借助本地志愿者的语言和人脉优势,迅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在经过反复沟通、耐心说服后,团队成员们最终完成295人的访谈指标。
在调研任务之外,团队还积极开展生育政策宣传活动。他们在村里的集市上设置宣传点,向过往的村民发放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国家最新生育政策。成员们还结合潮汕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村民们解析算账,给他们出谋划策。
调研组在南澳县宣传。
据悉,项目调研成果不仅被人大代表吸纳写入建议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还转化为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成果。近期,潮州市卫健局、汕头市潮阳区妇联也相继采纳了该项目调研成果。这意味着长达一年半的调研得到更多认可,成果得到进一步转化。
黄贵松表示,新型婚育文化不仅是观念革新,更是系统性社会工程。高校大学生参与潮汕生育文化调研,有助于帮助更多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念,营造生育友好的环境。
“这次潮汕生育文化调研项目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次思政教育。”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介绍说,它不仅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咨政建议,而且让参与同学深入了解了国情乡情,让他们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勃勃生机,有效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南方+记者 余丹
通讯员 李婉佳
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5/13/c11285333.html?colID=0&firstColID=87&appversion=124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