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南方日报】汕头大学:改革创新 奋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2025-02-24 10:50

今年1月,广东公布28个“双百行动”首批省级优秀示范案例,汕头大学“县校联动,传承创新,多措赋能共绘乡镇美景”项目入选。高校科研、人才资源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这是汕头大学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

汕头大学校园。由佳隆 姜丞硕 摄

汕头大学校园。由佳隆 姜丞硕 摄

作为一所伴随改革开放诞生成长的大学,汕头大学始终发扬“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底色精神,秉持“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育人目标,以锐意进取的姿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建成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路上行稳致远。

12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2024年11月ESI数据显示,汕头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新晋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截至目前,该校已有12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汕头大学从建校起便瞄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示范效应日渐形成,国际化、精细化办学特色日益突出,综合办学实力持续提升。

2015年,汕头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进入“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2018—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进入“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2021—202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如今,汕头大学一批学科争先进位,取得新突破:临床医学学科在心脑血管、骨科、康复等方向加强医工交叉融合;化学学科对接粤东临港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产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海洋科学学科2个以上研究领域进入国家一流行列;数学学科依托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获得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滨海智慧城市交叉学科依托城市智能建设运维、特色产业智能制造等,助力汕头打造省副中心城市。

先进本科教育持续创新

在汕头大学,服务性劳动课程是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这类课程运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思政育人和劳动育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2010年至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开设公益课程600门次,25428名学生参与,服务单位达699个,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这是汕头大学先进本科教育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汕头大学秉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学分制、书院制、整合思维及OBE等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传承“先进本科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奉献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

去年年末,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林怡含获得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汕头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基础理论巩固,也着力理论与实践双重培养。

如今,汕头大学成功探索构建了第二课堂模式,通过“学院+书院”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以课外课程、实践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1+7+X”育人模式,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从公益、人文、情商、创新、领导、体育、职业等七个方面提升学生素质。此外,学校还与社会共建了368个实践基地,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汕大黄金贝总产值超百亿

去年暑假期间,汕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叶健铭往返于校园和汕大南澳临海实验站之间,忙着“养贝”,研究华贵栉孔扇贝的新品系汕大黄金贝。

这一小小贝壳已推广养殖45万亩,总产值超100亿元,带动海洋经济年增23亿元,解决约2000人季节性就业。

近年来,汕头大学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资源积极投入基层一线,逐渐开花结果。

赋能乡村发展。学校重点开展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突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参与集体经济运营、参与基层改革创新探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任务,为“百千万工程”积极贡献力量。

做好“侨文章”。汕头大学积极开展侨文化研究工作,成立汕头大学区域国别与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国侨乡(潮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其中,汕头大学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还获批“南粤侨创基地”。“汕大地处侨乡汕头,侨是资源,也是优势。”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唐锐表示,学校将继续服务好聚侨联侨引侨利侨政策,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在打造聚侨力、汇侨智的优质平台上精准发力。

提供医疗保障。目前,汕头大学5所附属医院及口腔门诊部中有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为汕头提供50%以上的医疗服务,服务粤东地区2000多万人。

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表示,学校将高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旗帜,围绕“国家所需、地方所能、人民所盼、未来所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高校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校地战略合作以及校企战略合作,为未来发展进一步集聚资源,优化办学格局。

案例

多语讲好潮汕故事

“用英语讲述潮汕故事,需要我们思考如何精准表述,不仅展现原滋原味的地域文化,而且要让读者身临其境,充分理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经过服务性劳动课程《多语讲好潮汕故事:翻译与传播实践》的学习,汕头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杨丹梅感慨颇多。这是汕头大学文学院与思源书院深化双院协同育人模式而创新开展的一门颇受欢迎的课程。

由学生们成立“文思”多语言宣讲队,运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泰语等多种语言,通过镜头记录、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研习实践成果,用心、用情讲好潮汕故事,传播优秀潮汕文化。

在线上,课程组聚焦新媒体,在网络上发布视频,不断强化潮汕文化传播力,发布的视频观看人数近万人;在线下,学员们则走进小公园街道荣隆社区等地,通过多语小课堂的形式,鲜活讲述潮汕故事。

授课期间,学科专任教师及辅导员等组成教师团队,优势互补,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其中,专任教师聚焦于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希望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发挥创新性思维,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当好文化使者。”课程负责人吴锳凡介绍,课程主要希望能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发挥创新创造力,通过拍摄视频、宣讲、创意写作、手账制作等方式传播文化。

撰文:钱明雅 姚瑶 叶楠楠 王莉 余依璟

上一条:【汕头日报】【汕头橄榄台】汕大师生热议省教育大会 下一条:【南方日报】全省教育大会|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唐锐:培养更多创新拔尖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