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侨胞们通过资本投入、技术支持、文化交流和社团联谊等形式参与家乡建设,促进了汕头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汕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指示精神,以筹办国际潮团、世界潮商“两大盛会”为抓手,搭建与潮籍侨胞沟通交流的桥梁,引导海外侨胞发挥“以侨为桥、搭桥引路”的重要作用,推动祖(籍)国、海外侨胞、住在国三方形成“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有利局面,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落到深处。
一、凝侨心:构建情感“连心桥”
构建“连心桥”以强化侨胞与家乡间的情感与文化联系,是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强“侨文化”的保育活化,以文化唤醒桑梓情。依托宗祠文化打造文化集散地,定期举办“侨文化”活动,弘扬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如潮剧、工夫茶等,增强侨胞对原籍地文化的归属感。二是扎实推进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搭建海内外潮人沟通平台,涵养基层“侨资源”。情感需要从互动中产生,通过互动加强。要深化潮侨互动交流,完善与海内外侨胞的常态化联络机制,赓续百年潮侨情,强化侨胞参与汕头“百千万工程”的热情。
二、汇侨智:筑好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潮侨人才的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丰富人脉,可为汕头“百千万工程”提供创新动力和国际合作机遇,加速各镇村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大海外侨胞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定向侨智引进计划。围绕县域振兴所需定向引进潮侨人才。同时,通过搭建潮侨智库、举办洽谈会等方式,针对汕头“百千万工程”中的关键领域和棘手问题展开研讨,汇集侨智“金点子”,为“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二是搭建侨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潮侨人才库。通过该平台整合华侨华人的专业技能、研究成果和行业经验等信息,畅通国内外合作项目机会的发布与对接渠道,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跨国界交流互动,并将该平台作为政策宣传和侨务工作展示的窗口,加深侨胞对国内政策的认知与认同,进而激发其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热情。
三、聚侨力:打造发展“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打好“侨”牌,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拿出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调动广大华侨的积极性,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产业。一是要把握地方发展实际,有效对接地方发展需要与侨务资源优势供给。摸清汕头“百千万工程”发展需要,系统梳理侨务资源,是动员海内外侨胞共助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二是要对涉侨群团组织及项目予以大力支持。推动落实服务海外人才各项便利化举措,积极为海外人才在汕工作生活、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继续发挥“侨”优势,汇聚侨力赋能“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四、护侨益:撑起权益“保护伞”
海外侨胞与国内的联系交流日益紧密,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日显重要。一是要不断完善惠侨政策举措。汕头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惠侨政策,诸如华侨回国定居、教育、就业、投资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并通过“互联网+普法”的方式确保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和知晓度。二是畅通侨胞维权渠道。要建立和完善侨胞维权服务机制,包括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法律咨询热线、在线法律咨询平台等,为侨胞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积极回应新时期侨胞的新需求、新期待,畅通侨胞侨商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提高华侨华人回汕发展热情,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作者侯光辉系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汕头大学公共安全与特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雨童系汕头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