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一年多,援非工作历历在目,作为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队长,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庄少惠感叹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酸甜苦辣,“我在加纳中加友好医院,亲眼看到在我们的帮助下,医院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向非洲人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决心。”
据悉,庄少惠团队在加纳首创多个新技术,并且协助中加友好医院创立骨科专业。他们团队也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被中国驻加纳使馆授予“优秀领事协助志愿者单位”的称号。
创造奇迹完成高难度手术
被称为了不起的中国医生
中加友好医院的规模不大,但是医疗任务很重。上班的第三周,外科团队创下奇迹,完成了第一例胃癌根治术。中加友好医院外科主任Dr.Zack和麻醉科主任Dr.Joyce竖起大拇指对庄少惠说:“There're more than 10 years we have not done the Gastric cancer surgery.”(我们有10年时间没做过胃癌的手术了。)也是因为这台胃癌手术的成功,中国医生在加纳同行中名声大噪,都说在中加友好医院有一群“了不起”的中国医生。 听闻中加友好医院可以做胃癌手术,66岁的赛思•莫伊(Mr.Seth Addokwei Moi)闻讯而来,他因“腹痛多年,无法进食两个月”辗转求诊于加纳首都多家大型医院,因为病情复杂,当地医生均以“手术风险太高”拒绝。
“那种感觉是令人绝望的。”莫伊老人说,“每次喝水或者吃饭,我都会感觉疼。如果我坐下来,就感觉整个身体坐在胃上面一般疼痛。”
庄少惠和医院同事进行了一场严肃的术前多学科会诊会议。影像科黄瑞滨医生在阅读了病人的CT 片后提出他的专业判断,高度怀疑为“高风险性胃间质瘤”。这种疾病在非洲是罕见病,别说中加医院没遇见过,就算最大的库里布教学医院也束手无策。

4月14日,庄少惠为莫伊老人进行全麻手术,采用国内先进的可视化插管技术,同时对加方同行进行床边教学
经过一周时间的术前准备,2021年4月14日进行手术。莫伊老人是宗教信仰者,术前他一再强调坚决不会输血。这让庄少惠团队必须竭尽全力,保证不出任何差错。手术过程约3个小时,一个直径21cm的巨大肿瘤终于完整切下来,更让医院同行叹为观止的是,手术没有大出血、肿瘤没有破裂,病人的生命体征一直非常稳定。
一周后,老人已经能正常进食,正常排便,可以出院了。 “这样的肿瘤切除手术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在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中,中国医生最大程度减少了病人失血,他们精湛的技艺令人钦佩。”Dr.Zack说,“有这群中国医生在,我们感到很安心。”
“外科天团”吸引了越来越多重病号
经过5个月的临床工作,中国医生的专业水准和敬业态度,换来了当地所有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慕名来找中国医生手术、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每天平均4台手术,中国医疗队的努力和付出得到普遍好评。
庄少惠说,“外科天团”里的每一个人就像一部机器上小小的齿轮,每一台手术都是这部机器的产品。大家守望相助,团结协作,机器才能顺利运转开来。 为了完成一台小儿手术,中国医生也是用尽各种办法。2021年11月21日,在外科遇到了一例不能再拖延病情的患儿,孩子才17月龄大,因接种疫苗后感染,前臂上形成一个大约10厘米的脓肿,合并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妈妈带他看了当地医院,没有医生愿意给他处理,建议等上呼吸道炎症好了再做手术。但是脓肿越来越大,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妈妈带着孩子让医院同行来求助中国医生。

庄少惠医生在手术完成后将孩子抱至恢复室观察
“我和外科医生杨填一起会诊,孩子的病情确实处于两难状态。脓肿不及时处理,全身感染可能会致命;做手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术中致命的因素,一旦呼吸道痉挛,孩子可能没命。最后我们决定采用小量镇静+局麻下行切开术方案,尽量以最小的麻醉药干扰,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庄少惠说,“给患儿口服镇静药后他渐渐入睡,小剂量镇静药辅助下局麻,效果完善后完成手术。术后患儿很快清醒,无任何不良并发症。”
中加友好医院外科病房主任塞杜·扎卡利什曾表示:“以往,由于缺少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一些复杂的、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高龄患者手术很少开展,我们只得让病患转院治疗。随着加纳和中国的医疗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医疗队为我们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他们的帮助下,需要全身麻醉的复杂病例在中加友好医院就可以完成。” 主管医生Dr. Denis在手术台上向学生们第一次讲解麻醉的重要性,只要庄医生叫停手术,他就必须听从命令。庄少惠很感动,“他可是加纳最大的库里布医院的整形科教授,能因为一台手术麻醉对中国医生有如此高的尊重。”

庄少惠医生给Huge man Willian留置了深静脉管,解决了输液输血问题
首创开展新技术,引发非洲同行的学习热情
“我们发现,中加友好医院的痔疮手术仍然采用传统的直接切除方式,这在我国基本已经被淘汰了。”杨填很想在当地开展新技术,于是便从国内买来了一种特殊器械“PPH吻合器”,并将它的操作特点和使用方法在手术中展示给同行们。由于PPH手术相对于传统痔疮手术,具有安全、无痛、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两台PPH手术的优势显然引发了非洲同行的学习热情。 2021年11月14日,杨填医生再次受邀到一家私立医院演示该手术。中国医生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超高的专业水准,再次近距离地让当地同行感受到中国医疗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杨填表示:“我们也希望每一份努力和付出,每一个关乎民众的健康与生命的行为方式,能更深入滋润所有人的心田。”

杨填医生、邹观发护士受邀到LISTER HOSPITAL行PPH术
庄少惠感叹:“从初来这片土地时的忐忑不安到渐渐热爱,从害怕无从下手不能胜任工作到适应融入,队员们都在不断蜕变不断成熟。因为热爱,因为被需要,因为深怀强烈使命感和职责感,我们每一次都完成得特别完美!”
协助医院建立骨科,一年完成150例手术
在中加友好医院,骨科病人只能在每周四由一位整形专业主治医生诊疗,外科病房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骨科专业,许多需立即处理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庄少惠说:“在我到达医院的第一天,外科主任Dr.Zack就找我谈起他的愿景,希望骨科郑创义医生能协助医院创立骨科。” 为帮助Dr.Zack实现愿望,庄少惠立即从国内申请来了无菌消毒柜、电动驱血止血仪、部分骨科器械等,庄少惠也和骨科郑医生制定了工作细则,并对郑创义说:“你放手干,我来护航。”
在中加友好医院上班的第二周,一位华人跟腱断裂切开缝合术,使命性地完成庄少惠对Dr.Zack的承诺。“看似简单的一台修复术,我们外科4人整整忙了两天时间,严格的手术消毒灭菌流程更是让外科全体医生目瞪口呆,这台手术吸引了整个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眼球和围观。”

2021年3月12日,骨科郑创义医生主刀中加友好医院的第一台骨科手术(跟腱修复术),加方外科同事全程围观
手术非常成功,这标志着中加友好医院突破多年零骨科手术的困境。在此之后,急诊不再将骨科病人转走了,而是第一时间请中国医生会诊。慢慢地,骨科病人占据了外科33张病床的70%。
一年间,庄少惠主任团队完成了将近150例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截趾术、严重外伤清创修复术等。“没有器械,我们冒着高温跑供应厂翻找;每一件器械我们清洗、打包、消毒,始终把病人生命安全第一位。台上、台下,我们毫无保留地教授、培养当地医生,真正地留下技术理念、留下中国精神。”庄少惠动情地说。

中国医疗队给脑瘫病人建立液体通道,患者儿子说“中国医生太厉害了”。
在离开加纳之前,2022年1月20日,医疗队向医院捐赠了一批医疗器械,如高压消毒柜、多功能生命监测仪、高频电刀、有创穿刺套件、微创手术器械等。庄少惠表示:“这些器械必定能帮助医院更好地服务病人,改善医疗条件。 ”
再度回首2021年,庄少惠觉得意义非凡:“全体队员坚持奉献,同时收获成果。获得‘2021年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来之不易,受之光荣。迈过艰苦却不忘初心,历经困难而百折不挠,病患之所忧,我感同身受。”
文|记者 张华
通讯员|粤卫信
海报|何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