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与“宁”探展,博物奇旅——理学院、至诚书院举办线上明理开放论坛第三期活动

2023-06-05 11:10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了把科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和好玩,至诚书院、理学院在首届科普文化节之科普公众开放日期间,开展了线上第三期明理开放论坛——与“宁”探展,博物奇旅,2021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邱杨用镜头带领大家观看展览的同时,2021级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李健宁将蕴含了重要科学内容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大家,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云端科普盛宴”。

此次明理开放论坛,有近1500人进入直播间参与直播互动。

此次科普公众开放日展区,主播邱杨带着大家在“云端”游览,从实验生物、海洋生物,到本土动物到植物,从昆虫活体到标本再到宠物,还有数十块科普展板和多个动手实践的展区,让人目不暇接。

主讲李健宁将不仅科普动植物知识、科普生态安全知识,还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汕大校园及本土动植物,引导观众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他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带着线上和线下的师生们一同学习生物科学的知识,领略生物的奇妙。同学们都被这些“神奇动物”深深地吸引住,第三期明理开放论坛让科普文化节成了最有趣、最有意义的科普活动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精彩瞬间吧:

理院有珍宝,助力科研好。虾蟹贝藻、鱼鼠蛙跳,理学院海洋与生命学科平台为本次科普文化节搬来了一座小生物园和一片小海洋。平日里常见如虾蟹,鲜见如小白鼠,都在理学院里成了科学研究和科普的不二之选。广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体型硕大的拟穴青蟹,新品种的南澳金贝,颇具价值的紫菜、龙须菜及其它多种海藻,转基因的斑马鱼,活泼而温顺的小白鼠,巨大的美洲牛蛙……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们借助这些生物,为人们为社会一步步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勤勤恳恳的志愿者们,则在此时将它们身上的知识和故事,传给每一位活动参与者。

绿色校园中,原生自灵动。蛙蟾地下伏,鲫鳢水中游,鹎雀天上飞,师生心头悦。汕大地处热带与温带交界处,物种繁多,又依桑浦山山麓,傍日月坑水库,使得校园内有许多本土原生动物时常出没在师生的视野中。它们之中,不乏保护动物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珍贵的科研和生态资源,例如最常见的黑眶蟾蜍、被误认为“牛蛙”的花狭口蛙、被误认为有毒的蹼趾壁虎和台湾小头蛇等。在近距离互动与科普宣传中,师生们都重新认识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邻居”。

昆虫千百态,浩瀚如星海。很多人没意识到,昆虫是人类身边最常见、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自然界中绝对的主流,而哪怕只是一只双叉犀金龟,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遍识它身上的奥秘。来到昆虫展区,主讲人让大家通过最直接的接触感受它们的魅力,通过讲解与问答传播相关知识。此外,数百枚精致的昆虫标本,又使现场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小小昆虫博物馆,等着人们的惊奇目光和欢声笑语。原来蝴蝶飞蛾的鳞粉没有毒,原来蜻蜓还分为蜻、蜓和蟌,原来螳螂不一定会吃掉自己的配偶……还有哪些知识刷新了你的认知呢?

花草多妩媚,色香惹人醉。一片叶子就是一卷诗书,一簇花序就是一片天地。汕大的自然博物爱好者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植物标本,还与志愿者一同设计出展板,以汕大校园为展场,为大家介绍了50多种入侵植物的记录及其它入侵生物。生物入侵关乎生态安全,我们既不该轻视也不该恐慌,唯有用科学的眼光正视、审视,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压花相框制作体验,也让师生们再次感受到植物的自然之美。

奇宠妙趣生,萌宠惹人疼。受到邀请,博睿萌宠生态体验馆及校内其它博物爱好者们带来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宠物动物。在宠物动物展区,墨西哥钝口螈、钟角蛙、睫角守宫、黑王蛇、柯尔鸭、侏儒兔、赤腹松鼠、非洲迷你刺猬、安格鲁貂等等,飞禽走兽,琳琅满目。这里有太多奇趣可爱的动物,在这里能见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的冰山一角,也足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感受到生物的纷繁多彩,萌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明理开放论坛现场人流攒动、热火朝天,线上的师生们也纷纷点赞、留言,交流甚欢。感受到师生们的热情,志愿者顾不上汗水成滴,一心专注科普、互动和指导服务工作。他们言语中传播科学精神,行动中展示青春力量,他们是理学院值得骄傲的光彩,是科普文化节里最美的颜色。

文 李健宁 樊艳梅 图 王乃安 蓝佳淇 陈绮婷



上一条:与“理”同行 自然共生——汕头大学首届科普文化节开幕 下一条:法学院访企拓岗在行动,“职”引未来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