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中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的功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4月26日下午,理学院、至诚书院“‘党建+科普’进社区”第一期“中华文化,青春传承”在金平区金砂街道举行,生物系张薄博教授,院团委副书记樊艳梅,燕东芝老师,金砂街道党工委委员吴伟强,团工委书记李思思,干部李建生以及40名金砂街道居民代表,48名金砂小学学生,46名理学院科普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送教进社区、送文化进社区、送科普进社区”,实现“学校社区双联动,共建共享新生活”。
坚持第一个结合:青年大学生不能做“客里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大学生的成长时说,当代大学生要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必须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向工农学习,甘当小学生,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为了引领学院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在服务社会中更进一步了解党情、国情、民情、社情,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理学院团委与金砂街道团工委开展共建活动,推动科普进社区、文化进社区。理学院将大兴调查研究贯穿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全过程。
实践调研出真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开展,真正让项目做到有根有魂,真正契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科普实践团首先从调查研究开始做起。调研小分队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学院内部、金砂街道中小学和社区居民之中,展开线上线下调查研究,分别了解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调查研究结果,院团委和金砂街道团工委共同制定了此次“进社区”的具体方案,旨在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实现共促成长。
健康生活需引导。进入后疫情时代,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茶余饭后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为了引导社区居民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生物系张薄博教授结合潮汕美食文化切入科普内容,为社区居民科普饮食文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引起社区居民兴趣。他讲到:“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鱼生到肥酒,汕头遗留了秦朝至宋朝的美食文化。”同时张教授从潮汕人爱吃的“潮汕杂咸”引出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提倡居民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养成“三减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真正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坚持第二个结合: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成为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最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带着这份使命与担当,理院人踏上了征途,开始了探索,他们用理科人独有的方式向大家讲述着中国好故事,传播着中国好声音。
小课堂显大智慧。金砂街道金砂小学的课堂中上演了一场形式新颖、趣味十足的传统节气小课堂。在此之前,理青协跟随潮汕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传统技艺——铁枝木偶戏,学有小成之后,他们设计出一套故事剧本,创新性地将传统节气、生态环保、海洋生物等科普知识宣传融入传统铁枝木偶戏剧表演,把蕴含丰富科普知识的木偶戏表演带进了小学,活灵活现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的配音表演,吸引了在场每一名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活”了起来,小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更加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的道理。这是一堂“有滋有味”的文化传承课,也是一堂“有声有色”的趣味故事课,最后成就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劳动实践育人课。
互学共享齐成长。当代大学生还必须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向工农学习,甘当小学生。带着学习的心态,我们在活动现场向社区居民认真学习了潮汕工夫茶。金砂街道潮汕工夫茶资深爱好者李建生同志为现场的大学生开启了一场工夫茶非遗体验课堂,他现场展示了潮汕工夫茶冲泡过程、奉茶礼仪,并邀请同学们上台体验、品尝。随后,他从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方法、冲泡茶具、工夫茶文化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云流水般的冲泡技法,清香四溢的茶香,不仅给现场的大学生们带来视觉、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潮汕工夫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博大精深,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赓续传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本领、知识和才干。领略完博大精深的潮汕工夫茶文化后,理学院传统体育文化科普团将国粹精华八段锦健身课堂搬进了社区。现场居民们认真练习,不时的与实践团交流,询问动作细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践行“两个结合”:强基铸魂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理院青年必须时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了解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坚持“两个结合”,始终做到守正创新,顺应时代潮流,践行利民之事,躬行人间正道。下一步,理学院学子将继续在挖掘与调研中继承传统,在保护和继承中发展创新,努力为赓续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人类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文 王风奇 燕东芝 图 朱昭源 曹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