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动能中贡献青春力量,3月21日,理学院海洋与生物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红色之旅”主题党日活动,分别前往郑正秋蔡楚生博物馆、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火焰文学社”通信处旧址等红色旧址,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在前往红色景点的路上,支部书记丁源老师介绍道:“位于粤东海滨的汕头,是一片具有光辉历史的革命沃土,在滨海蓝的城市外表下蕴藏着鲜红底色,今天我们会一起共赴一场红色之旅,在近距离感知中凝聚红色力量!”
“郑正秋、蔡楚生、陈波儿等人以他们别具一格的才华,擦亮了中国电影的天空。他们敢为天下先,用电影艺术形象讴歌光明、鞭挞罪恶……”在郑正秋蔡楚生博物馆,大家在那些有温度的图片、塑像、海报和电影设备与道具前,共同重温那段历史,感受电影先辈的精神与力量。
在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门前大家抬头仰望,这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骑楼会馆,楼房外墙洁白亮眼,屋顶上“大埔会馆”四个黑色大字十分醒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严。回顾那段光辉岁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各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一批军事骨干和武器弹药,为潮汕地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组建红军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并鼓舞潮汕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大家参观后深有感触,支部党员冯浩表示:“每一次正义的战争,都会有人流血、有人牺牲,但为了更广大的人民,英雄先辈们毅然选择前仆后继。我们会铭记他们的事迹,也会传承他们的精神!”
“这座楼建于民国,原为澄海地方检察厅办公地。占地面积130.2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火焰文学社”通信处旧址,讲解员告诉大家,该建筑是目前全国发现仅存的“火焰社”通信处。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仿佛看到百年前,一批潮汕进步青年就在这里为梦想而奋斗,1923年,许美勋以岭东民国日报栏目编辑身份创办火焰文学社,并以此地作为办公地点,出版定期周刊《火焰》,左联烈士冯铿在此创作投稿,为推动潮汕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作出贡献。
半天的红色之旅临近结束,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党员们充分感受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崇高纯粹的爱国情怀、那执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大家纷纷感慨:“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努力生活,在追随理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勇往直前。”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理学院党委始终致力于以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凝聚“红色正能量”,切实引导学生在近距离感知中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这一代青年人的应有贡献。
(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