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理学院“党建+科普”进校园(一):“生海之音”走进汕大附属学校顺利举行

2023-03-23 11:0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实现双翼发展的关键平台作用,加快构建“大科普”工作新格局,培养青年学生在推进科普的道路上自觉参与社会治理,自觉参与社会劳动,形成“科普+劳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学院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学院、至诚书院开展“党建+科普”特色项目,将科普实践、劳动教育、志愿服务融为一体,探索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

党建引领,科普启航

3月15日下午,在汕大附属学校三年级课堂里,正在开展着一堂妙趣横生的生物课。生动有趣的讲解、创新的科学实践形式、丰富的课程内容……孩子们在欢笑中度过了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下午。暖春的校园里、课堂上,处处是盎然的生机!

这是由理学院党委、团委举办的“党建+科普”进校园第一期,主题为“聆听生海之音:植此春日·与理同行”。汕头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李向新、副校长黄静华,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风奇、副院长王慧,以及生物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蓝纯、海洋与生物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林剑青、附属学校王淑玲主任等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在活动中,海洋与生命学科集结教工党员、本研学生党员、团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将实验室的知识“装”进行囊,和小学生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

青蓝之“叶”:将科学的乐趣带回家

活动开始前,理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同学特意提前为附小学生准备了一份充满意义的礼物。他们来到了实验室,细致地处理树叶、设计实验说明书、配齐颜料、包装成袋,制作成叶脉书签上色动手实验包,让小朋友们将科学知识、动手乐趣带回家。

博物讲师微课堂:让书本知识活起来

微课堂中,王慧教授率先为小学生带来主题为“生命的阶梯”生物知识科普小讲座。

王慧教授带领着大家,从生物进化讲到生态系统,完成了一场对地球上丰富多样生命现象的探秘之旅。为了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基因重组的过程,王慧教授更是精心挑选了科幻电影《蜘蛛侠》中的一则片段,让孩子们对于生命的载体——“基因”的印象愈加深刻。

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成功地吸引了在场的小朋友和志愿者大朋友们的注意力,他们被讲解的科学知识所吸引,并积极地给予回应,在交流和思考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最后,王慧教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于湖南张家界发现的寒武纪三叶虫化石碎片。穿越5亿年的漫漫长河,这份礼物是自然写就的历史书,是生物进化的见证者,承载着王慧教授对孩子们逐梦科学,探索未知最深切的期许。孩子们用童真和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手中的化石,透过它对话历史,透过它连接未来。

科普+劳育:共“童”种下一瓶春天

“生态瓶是了解生态系统的有益探索,制作生态瓶的主要原料包括陶土、营养土、水苔……”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在微课堂之后,特别设计了生态瓶制作活动。课堂内,大学生志愿者正绘声绘色地对生态瓶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一群刚刚聆听过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相关知识的小学生认真地记录要点,迫不及待想利用准备好的材料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小生态圈。

动手实践开始,志愿者们化身小组长,带领着小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属于他们的“指尖森林”。课间休息时,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在志愿者的悉心讲解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叶脉组织,感受植物呼吸,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大开眼界……

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容,以及展现出来的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都让大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科普”的意义,也引领大学生们进一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指示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而蕴生科普服务智慧,养成科普劳动观念。

“科学不应是少数人享受的,而是应该在分享中成为所有人的知识,成为他们的技能。小朋友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眼里都是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与向往,让我相信这一次的活动真的能点燃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火花,这就是参与这次活动的最大意义!我期待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亲自体验我的这份触动。”来自21级海洋科学专业的硕士志愿者林小琪说。

数字化赋能党建:让科普在线“火起来”

如何鼓励中小学生中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吸引他们的眼球?传统的纸质读物显然是不够的。

在此次 “党建+科普”进校园活动中,理学院志愿者们做足了准备。为孩子们送上叶脉书签上色动手实验包的同时,播放了在汕大实验室中拍摄的“如何制作叶脉书签”科普小短片,生动地展示了“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科普视频也将通过学院视频号进行展播,希望将科学的乐趣带给更多的小朋友,切实做到科普惠民。未来,理学院也将借助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创新宣传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科普教育的行动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规律,制定了紧凑又有趣的科普内容,得到了服务方的大力好评。李向新校长表示:“非常感谢理学院生物系师生带来这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程,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普实践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探索欲,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习,收获很大!希望能以此契机,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带动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课堂。”

听一节生物科普微课堂,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动手制作一个生态瓶,一边实践一边重温“生态系统”知识点……一个下午,一次活动,让科普实践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沉浸式体验,点燃科学之梦,感受劳动之美,舞动创新之翼。

未来,理学院党委将持续开展“党建+科普”进校园活动,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带到课堂,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与范围,展现理学院学子“明理笃行 博识专能”的精神风貌及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怀,引导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参与肩负起时代责任。

文 温嘉桦 图 周晓静 曹玮



上一条:理学院“身边的科普”(一):“奇妙π对”——发现数学之美 下一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理学院学生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