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我院“智慧楼宇-智能建筑引领者”在340万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全国铜奖,这是工学院首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字号”荣誉。
“智慧楼宇——智能建筑引领者”项目由汕头市恒汕建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负责人为工学院肖恒博士。恒汕建筑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系学生创业园入园企业。项目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利用“BIM+装配式+人工智能”模式,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与智能化的建筑,已获得40余项专利,2022年营业额为1200多万元。
近年来,在学校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加持下,学院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专题讲座,激发创新创造意识
学院在东海岸校区开设“科技前沿与创新探索”系列讲座,在桑浦山校区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营”“科学精神与实践”系列讲座,围绕“创新思维与学生培养”“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科技创新经验”等主题,和师生探讨工程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中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来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瞄准科技前沿、夯实创新基石。2022年,学院开设创新创业主题讲座68场,累计覆盖师生6000余人次,这些讲座如同火把,点燃了师生创新创造的激情和梦想,在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造氛围。
以赛促学,搭建创新创造平台
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是创新创造的有效载体。为提高竞赛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学院领导积极走访校友企业,募集创新创业基金近60万,制定《工学院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加大对专业竞赛的奖励力度。深入各系走访调研,宣传《汕头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办法》,指引教师聚焦竞赛指导方向。学院对标教育部认可的56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结合学科特色,举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院内选拔赛等专题竞赛,五届科技创新节累计456支队伍参赛,3800余人次在各项赛事中比技能、比合作、比心态,以赛促创增内力。
精心打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项目就像一件艺术品,需要慢慢雕琢,细细打磨。学院近两年聘请了26位校内科技创新导师和3位校外导师,通过项目路演、模拟答辩等多个方面,提升项目实战经验。2022年,《智慧楼宇-智能建筑引领者》项目参加省级决赛前,学院从校外邀请了3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资深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两轮精心打磨,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参赛质量。除此之外,学院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荐优秀项目负责人参加“创业陪跑营”,系统学习创新创业大赛课程、案例,加入创新创业专属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近五年,学院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个,共获得省级银奖3个、省级铜奖4个,校级金奖11个、银奖11个、铜奖16个。在教育部认可的56项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5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6个。
(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