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文学院2022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体育园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镇松,文学院院长毛思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浩涛,副院长李杰、杨庆杰,院党委副书记吴锳凡,校友代表禤恒坤,各系/中心教师,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出席学位授予仪式。授位仪式由李浩涛书记主持。
庄严的国歌声拉开了授位仪式的帷幕。优秀毕业生代表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叶锶燕同学上台发言。她回顾了在汕大四年的点点滴滴,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感谢学院为自己提供了展示自我、历练青春的舞台:在全球研究与境外实践创新班的学习中拓宽了视野,收获了终身受益的创新、跨学科、全球化思维;在思凡戏剧社亲历了多部原创戏剧的制作,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充实了忙碌而有意义的大学四年。感谢同学们的陪伴,四年的同窗时光是最美好的回忆。她勉励同学们“不忘真理和志向,努力成为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人,带着‘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汕大精神继续前行。”
随后,教师代表方帆副教授以亲切诚挚之语寄语毕业生。他以“土豆”为主线,生动形象地将自己对毕业生们的祝贺和未来生活期许蕴含于“土豆”的故事中。他指出,“我们知道一样的土豆,赋予其价值的,是种土豆的人。”谈“土豆的现在”,是希望同学们经过四年的学习获得养分,能看到自己成长为不一样的“土豆”;谈“土豆的未来”,是祝愿同学们在未来找到自己的“快乐星球”,保留自己身上的独特之处,不要随波逐流,而是在众多的人生之路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那条路;谈“会发光的土豆”,是希望同学们能点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正是你花费在玫瑰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引用这句话,他希望同学们要永远相信光,对人生充满希望,同时不要忘记汕大的栽培和爱。最后他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迸发自己的能量,学会懂得用智慧和思考照亮宇宙。
校友代表禤恒坤给毕业生们提了三个建议:做一道光(Be the Light)、拥抱变化(Embrace the Change)、建立积极的自我(Build the Positive Self)。他指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成为做一道光”,就如他在教育岗位上信奉的“成人达己”理念,“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基于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以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对过去7年接收的78名汕大实习生的观察为例,一方面高度肯定了汕大英专实习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勉励同学们“不管变与不变,我们只管努力,静待花开。”最后,他勉励同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整个人生。他认为,“成长的过程”即“破茧的过程”,是一个必定经历痛苦的过程,而建立自我意味着不应该被定义和设限。
毛思慧院长的致辞以“亮点”“难点”“看点”三个点贯连。他首先带领毕业生重温了李嘉诚先生对学子们的嘱托——“汕头大学培养的学生既能参与全世界的竞争,又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回顾了汕大文学院近四年来的发展“亮点”: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创新水平和学科排名持续提升、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勇夺大奖。基于新冠疫情、人文学科大环境,他指出了文学院发展所面临的“难点”。面向未来,他提出了对毕业生们殷切希望的“看点”。以他在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过的学生为例,讲述了关于“土豆”和“番茄”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他指出,也许我们没有成长为一颗大土豆,但我们可以成长为一颗又红又漂亮的番茄。他勉励同学们要把从学校毕业看成新的起点,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尽可能为他人照明,永远不要吹灭别人的灯”;要坚持冷静地观察世界、客观冷静地判定是非,保持一个“大写的人”的气节和尊严。最后,他借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寄语文学院全体毕业生,希望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要兼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让追求卓越成为我们共同的习惯。知行合一,宁静致远;专业进取,善良温暖。”
李杰副院长宣读了“文学院关于表彰2022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周镇松副书记,毛思慧院长、李杰副院长、杨庆杰副院长分别为优秀毕业生颁奖。
杨庆杰副院长主持文学院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毛思慧院长宣读了汕头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授位决定。周镇松副书记、毛思慧院长为受礼学生颁发学位证书并拨流苏。
祝愿2022届毕业生们前程似锦,把在汕大收获的学识、智慧与爱装入行囊,心怀感恩与希望,由此扬帆起航,开启人生新篇章!
文 黄钰涵 图 王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