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上,弘毅书院、法学院第三期启智· 读书会在弘毅书院407无形学斋举行。本期围绕《共产党宣言》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论题展开讨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元根副教授领读,弘毅书院副院长王风奇主持读书会,来自教育学、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
首先,本次读书会的分享人冯峙雲、陈杨奕,分别就《共产党宣言》的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分享和思考。冯峙雲同学将《共产党宣言》与我国的法治生命力的议题相结合,认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正是《共产党宣言》强调的法治的目的和核心价值”;陈杨奕同学分享了一篇来自齐泽克的论文《<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给同学分享介绍了“一般智力私有化”、“幽灵是什么”以及“幻觉的现实性批判”等概念,对当下如何运用马克思理论来进行现实批判提供了新的路径。
接着,刘元根副教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认为冯峙雲同学从中国哲学思想和法治理念出发,陈杨奕同学则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进行阐释。之后,刘元根副教授让学生们进一步去思考,《共产党宣言》为何会产生?其历史背景是什么?并结合了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对《共产党宣言》从引言到正文四章的基本概念和行文思路进行了详略得当地精彩讲述。他从文本中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出发,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什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共产党宣言》文本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国家”概念的阶段特性、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及其群众基础以及我们如何实现伟大理想进行了激烈地辩论,并得出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对自身进行不断反思的感悟。
刘元根副教授就同学们的提问、讨论进行了评析、补充和答疑,并肯定了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时间悄然而逝,结束时大家都意犹未尽,期待下次读书会能更加精彩,让每位同学能在读书会中真正有所收获。
(弘毅书院 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