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我校召开2022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

2022-04-19 15:54

4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2022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就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开放,持续推动外事工作相关议题展开研讨。刘文华副校长、各学院主管国际交流工作的院领导、学科代表、外事秘书,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务处负责人,国际交流合作处和国际学院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高见主持。

会议伊始,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汕头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就展小视频,短短的5分钟视频回顾了汕大四十年国际交流的“光荣征程”。随后,刘文华副校长以“砥砺胆识、开拓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从‘心’出发”为主题发表讲话。刘文华从学科国际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建设等多个维度总结了我校在新冠疫情新常态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存在问题。他指出“国际化”在学校战略中的重要性,要求外事战线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我校各项国际项目的落实,发挥我校重点与优秀学科群的优势与境外院校共建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吸引高精尖国际人才,从而带动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校国际化底色。

国际交流合作处张健副处长与国际学院张虹主任分别就近期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进展与国际学院工作建设进行汇报。张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学校的交流合作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包括持续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响汕头的“侨”牌、做好海外招生与华文教育工作等具体事务,以务实举措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基本面。

会议研讨环节围绕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存问题与发展规划、外事管理制度等展开交流研讨。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工作方面,与会人员就联合培养、学科科研国际化、特色人才、创新课程、奖学金政策、对外宣传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

文学院李杰副院长提出以强化学科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各学科携手突围出疫情的阻挠。

理学院徐斐副院长提到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根基。学校可调整布局,使得科研、学科的国际交流更加顺畅。

工学院林鹏副院长指出应注重增强研究生层次的科研、学术交流,以提升国际交流的层次与质量。同时应为疫情后的国际交流大方向提前布局。

商学院梁强副院长就提高“纯英课程“比例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另外,可将各相关学科联合起来,做强做大文科学科平台建设,形成跨学科共建模式。

法学院邱国良副院长提出引进国际师资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外教将承担更多英语教学任务,打造纯英课堂,增强我校国际化特色。

工学院庄哲民教授以自身所带印度籍博士交流生为例,提出学校可有效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与国际学生的留学意愿,招收高层次、实践能力强的短期硕博交换生,扩大学校国际声望与影响力。

理学院马洪雨教授认为,“引进”具有吸引力并有持续性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与学科有机结合是第一要素,我们可利用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科作为抓手强化合作的深度。

工学院牛小东教授建议提高国际交流合作层次,提升招收硕、博士等高层次的国际学生比例。工学院CDIO项目是一个高水平合作的正向典范,值得深耕。

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余珊燕书记提出面对疫情的物理隔绝,学校可提升新的线上模式的交流合作渠道,以激发疫情下师生的对外交流合作参与活力。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彦青副院长指出疫情对于学院交流活动的冲击,期待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欧洲、日本院校的合作项目尽快减少疫情影响,得以继续开展。

医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张建军副处长表示医学院愿意与全校各学院共同强化学科建设,通过开发线上课程、交叉学科来提升学校的科研硬实力以共同对抗疫情的冲击。

刘文华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研讨加强了学校外事相关部门与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促进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他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找准关键点,深入思考当前问题;二是认真研究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有的放矢,开拓创新;三是激发长久持续的国际合作内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实力品牌;四是搭建学科发展与多元合作桥梁。刘文华期望全校外事干部与时俱进,加强知识储备,让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尽心竭力提高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

文 国际交流合作处 图 新闻中心




上一条:煮酒辩古今,张弛论天下,展思辩风采——汕头大学第二十五届“院际杯”辩论赛圆满结束 下一条:工学院、敬一书院举办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