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过渡校区举办“新生•新知”系列通识讲座“带着电影回到寻梦的地方”

2021-05-19 11:34

5月15日,由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过渡校区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新生•新知”系列通识讲座《带着电影回到寻梦的地方》在过渡校区科报厅举行。讲座邀请了新闻学院首届校友、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点点星光》导演、广州电视台主任记者谢德炬,回校介绍他从电视新闻人到电影导演的转型之路,分享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自我增值,提升综合竞争力。讲座由过渡校区直属党支部、过渡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林禄水主持,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余珊燕出席并致辞。

讲座中,谢德炬导演从个人成长经历、哲学和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三个大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说。

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即便在荣获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后他也仍旧在探寻前路。谢德炬从学生生涯开始分享,大学时候是如何加强自己基本知识,不断做出突破,工作后在面对新的挫折和挑战时,他不落窠臼地在公益广告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思考,直至迎来《幸福从奋斗中来》获得中国广电公益广告大会“白兰杯”影视组一等奖的好消息。这部公益短片就是电影《点点星光》的前身。正如谢德炬在获奖感言时说的:“太不可思议了!……回想过去一步一步走来,错一步都不行”。

在筹备《点点星光》时,谢德炬仔细观看了很多与儿童运动相关电影,这些对他影响很深的电影他也介绍给了大家。以《摔跤吧爸爸》为例,电影并非聚焦于人物的成功而是关照着人物的成长,优秀的电影总会关注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外来务工子弟以“一根绳子”改变了命运,这也是《点点星光》的动人之处。回顾自身,毕业近20年的他,在辛苦和寂寞中保持初心,始终关照着生命和生存的状态。最终,从记者逐步成为了金鸡奖获奖导演。

谢德炬还展示了一些电影片段,详细讲解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相关技巧,介绍了不同电影的类型,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区别,以及如何在电影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用诗意的文字取代直白的表达从而增添电影的内蕴。为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关于电影拍摄和文艺理论的干货知识,切实增加了同学们对电影的了解。

最后的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谢德炬一一解答了新闻知识、电影拍摄和生涯规划等问题。

此次讲座帮助大一学生在现今社会中找准定位,开拓了视野。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中,纵使艰辛,纵使迷茫,也要坚持努力,相信道路尽头的风景总是最美好的。

文图 过渡校区综合办公室



上一条:助力亚青启航,齐宣护海誓言——第八届“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日成功举办 下一条:弘毅书院党总支开展“追寻英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