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新闻与传播分论坛在行政楼401会议室举行。论坛话题聚焦于“生命的价值:新闻平台化语境中的传播逻辑”,对“基于平台之下的新闻传播如何找到逻辑自洽的价值体系”作了充分的讨论。
本次论坛分为专家学术报告和分论坛会议两部分,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有序开展。
论坛伊始,论坛主持人、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毛良斌对活动进行了简短的介绍。
学院党总支书记余珊燕致辞。“不平凡的一年,也会有不平凡的收获。”她代表学院对与会教授和同学们的表达热烈欢迎,并介绍学院的发展概况。
论坛邀请汕头市政府副秘书长、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洪悦浩,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孙信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谢天作专题报告。
洪悦浩副秘书长以“新闻平台化语境下的传播定力”为主题,从情怀、定力、汕头三个方面进行了演讲分享。他认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情怀,但不能囿于情怀,在媒体平台化的传播语境下,新闻从业者特别需要传播定力和专业精神,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新闻人自己手里”。
作为国内媒介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孙信茹教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龙村进行的田野调查研究,将研究目光聚焦于该村落微信社区生活和实践经验。她指出,新技术和网络逐步进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传统村落形成一个线上新型社区结构,而这种社区结构对传统社区中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谢天副教授报告了《社交媒体数据的文本分析传统和计算机方法》。他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文本分析,与大家分享了三个研究案例,即“儿童节怎么庆祝”、“春节怎么庆祝”、以及通过微博词语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
当日下午,三个分论坛有序开展。此次分论坛会议从国内34所高校、共80余篇论文的投稿中筛选出了34篇论文进行交流汇报,其中包括3篇博士生的论文、31篇硕士生的论文。
在论坛闭幕式上,毛良斌副院长作综合评述。接着,会议宣布了本次论坛的获奖名单。
一等奖获得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田元、汕头大学仲建琴与中国传媒大学谭昆。二等奖获得者为湖南科技大学蔡舒敏、吉林体育学院王晓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煦阳、厦门大学高艺倩、中国人民大学卫媛媛、汕头大学杨姗、中国传媒大学郑博临。三等奖获得者为成都大学张正敏、汕头大学杨箫与李振华、汕头大学孔利利、云南大学李彤、西南政法大学邱立楠、汕头大学朱月湘、安徽大学王雅雯、安徽大学邱艳洁、湖南师范大学朱斌、中国传媒大学徐佩琦。
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昶、副教授黎勇、讲师邓天颖为获奖者颁奖。
最后,刘昶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投稿论文质量以及同学们在学术方面交流时的多维互动。对于本次论坛的主题“生命的价值”,刘昶院长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即将过去的不平凡的一年悲喜交加,生命的接力迸发出人类真正的力量和无边的智慧。在论及本次学术活动讨论的传播逻辑时,他认为,传播最重要的要素是他者,没有他者便没有传播。传播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闭幕致辞中,刘院长还呼吁学界在创新的同时,不应放弃对经典理论与问题的深究。
文 杨璐嫚 杨姗 图 张弛 文国辉 孙兆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