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本科教学教法研讨会在汕头融媒集团举行,这是新闻学院首次走进媒体进行教学研讨。院长刘昶,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余珊燕,副院长毛良斌、蔡秋彦等3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陈岳芬、黄佩映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丁智擘、徐少林两位老师则展示了自己对教法的思考。
陈岳芬老师主要教授传播学,课程受到学生认可。陈岳芬老师将备课视作“备战”,“严阵以待”,力求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点。她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案例是切合时下的新案例。香港反修例风波、新冠疫情中的传播都被她融入了自己的《危机传播》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师者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大有被B站等学习平台取代之势,甚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教师还要强”。那么教师需要教什么?陈岳芬老师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如何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知识、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佩映是学院的新教师,本学期开设了《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文化》等四门课,深受学生喜爱,“单口相声演员”“脑海的PPT选手”是学生对她的昵称。研讨会上,她推开麦克风,说:“我声音很大,上课时你的五官只能在我的身上,就算视觉不在也要让你的听觉充满我的声音。”黄佩映老师常去看电影,看哪些可以用于教学,“我都觉得看电影不快乐了。”但她希望学生快乐地、笑着来上课。
黄佩映老师在课上最常讲的一句话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她从理论出发,结合Z世代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节课上,她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打王者荣耀会不会影响历史观?“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人的困惑可以在前人那里找到答案。“有同学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她说。
丁智擘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著作选读》,作业形式多元,学生须提交漫画、思维导图、朗诵音频等来展示学习成果。她曾代表新闻学院参加校“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获得优秀奖。比赛响应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每个省都在做说课比赛,每个老师都要做好准备。”丁智擘老师说,“思政课程好,代表学院学科建设也好。”
擅长设计的徐少林老师从文字和排版两方面讲述了PPT的设计制作技巧。他说到字体时,刘昶院长提醒在座的教师,“微软雅黑字体是有版权的,只能个人使用不能商用,要注意。”
针对学生上课看手机或电脑的现象,刘昶院长认为,用电脑做笔记不如手写笔记,因为“记笔记是采访的基本功,也是技巧。”记笔记可以鼓励采访对象继续讲,也可以用来调整采访节奏。“如果你停下笔,采访对象就知道自己说偏了。”他说。
刘昶院长希望这样的研讨会经常举行,以促进新闻学院的本科教学教法水平更上一层楼。
文 刘颖 图 乐丹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