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汕两市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主动创新传承历史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12月19日,知行书院开展“传承历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主题研学活动。第一党支部书记许光曼和第二党支部书记朱士奎带领35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黄旭华故居,走进革命老区大北山,一起学习“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默默无言,为国奉献的精神,重温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新寮村是“广东省古村落”,更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的故乡。走在一步一景的村道里,欣赏怡人的田园风光,同学们来到黄旭华院士的旧居,这里整齐地陈列着由他主持研制的核潜艇模型,墙上还有关于院士献身国防感人事迹的介绍。师生们都在这驻足参观,村民们也很热情地与同学们分享了黄旭华精神对他们的影响以及新寮村这些年来的变化。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院士长期默默无闻、殚精竭虑于中国的核潜艇研制事业。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他在我国核潜艇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在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写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感召着同学们学习黄旭华院士默默无言为国奉献的精神。
参观完黄旭华故居,同学们按照原定计划前往革命老区大北山。大北山位于揭西县南山镇域,在大革命东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古大存等革命先辈,在大北山上领导粤东人民,同侵略者和反动派展开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
35名学生,分为5组自行参观了大北山森林公园中的知青楼。知青楼呈回形结构,两层砖瓦房,重现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集中生活的真实情景。自行参观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确定了汇报主题并绘制思维导图。5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大北山革命中三个重要人士的先进事迹》、《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以及核潜艇精神》、《潮汕传统民居特色及感想》、《我国海陆空领域的标志性武器及强军思想》和《大北山革命斗争史》的主题汇报。
第一小组选择了李彤、曾广和古大存的先进事迹进行汇报。第二小组用“艰难求学”、“投身重工”、“研制成功”以及“老当益壮”这四个词概述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并用黄旭华的话语来讲述核潜艇精神:“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第三小组结合揭西的房屋,讲述了传统民居方正布局等特色,并表达了保护传统民居、忆苦思甜的感想。第四小组列举了常规潜艇、追击炮等武器,同时向同学们讲述了强军思想中的“十个明确”。第五小组则通过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四个时期来讲述了大北山革命斗争史。
汇报结束后,许光曼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并寄语同学们:“这次研学让我们更充分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拼搏的精神力量。相信我们知行书院的同学也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知行人总能苦中作乐,积极向上。”
活动最后,全体师生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团誓词。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也深受鼓舞。来自19新闻学的黄晨发同学感慨道:“今天气温很低,环境很艰苦,让我想到了那个年代大北山的知青,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开辟山岭,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书本上描写是很抽象的,只有你身历其境地去体验,才懂得他们的伟大与不容易,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需要学习他们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代把它传承下去。”
“在参观黄旭华故居里展示其生平的介绍中,有个让我挺印象深刻的介绍标题——‘才艺痴翁,真情豪杰’,里面提到他擅长扬琴、口琴演奏,并会作词作曲,对武术也有研习。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理工强者,在艺术等方面竟然也如此出色,不禁让我想起那句‘优秀的人往往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19应用数学的陈晓彤同学说。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得以走出校园,实地重温历史,感受当时先辈们生活的艰苦环境,更加深切地领会先辈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文 林芷薇 图 陈志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