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由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汕头大学第十四期“长江大讲坛”在科技中心科学报告厅举行。讲座邀请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创始人、国家卫健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曾光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围绕“新冠疫情新常态与公共卫生改革”这一主题与汕大师生进行分享与交流。
科报厅里座无虚席,师生们共同聆听曾光教授的精彩演讲。副校长陈敏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曾教授对汕大师生说“疫情初起的时候,中国的压力是最大的”,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中国人民与政府在抗疫防控中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胜利。对于我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阶段性成功,曾教授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中国汲取了2003年SARS疫情与2009年甲流防控的经验教训,并在之前的防控经验上进行创新发展。同时,曾教授也分析了美国作为先进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败的原因,包括缺乏经验、学术理论与实践脱节、联邦与州步调不一致等等。
面对新常态,曾教授认为“三月十八日武汉本土疫情清零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会有疫情动态的起伏,将持续较长的时间,我国应对疫情的关键就是“清零”,要严管出入境,注重核酸检测,警惕新冠病毒和流感叠加感染。
关于公共卫生的改革,曾教授进行了重点讲授。曾教授说“医改一直被重视,而公共卫生改革却鲜少被提出与关注。”他阐述了“公共卫生”的概念,提出“公共卫生属于国家的公共事业,同时具备公有、公平、公益、公开和公信的‘五公’性质”,并对公共卫生改革中公益或绩效管理、医改与公共卫生改革、垂直或属地管理、经费与编制等情况进行讨论。曾教授提出,疾控系统改革的短期目标是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要建设准军事化的疾控队伍、培养疾控人才等等。
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听众都积极参与,曾教授也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问及如何培养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曾教授认为,我国现在最缺乏的是有知识、有抱负的人才;一个好学生应该关注公众卫生的现状和了解前辈所做出的贡献,做好平时的积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关心国家大事,锻炼强壮的体魄,训练自己的思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问到新冠疫情过后,公共卫生是否会淡出人们视野的问题,曾教授则认为,公共卫生的队伍是否淡出人群视野取决于我们自己,“以兴天下事为己任,那么视野自然就会拓宽了”。
(公共卫生学院) 图 文国辉 责编 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