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继慧教授作“全人教育与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2020-10-30 08:44

10月26日,教务处、教师发展与评估中心特邀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继慧教授,于图书馆演讲厅开展以《全人教育与课程思政》为题的专题讲座。各学院120余名教师参加了讲座。

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蔡玲如主持。讲座开始前,教务处副处长黄静霞对汕头大学课程思政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致欢迎辞。

讲座中,高继慧教授引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分享了他对全人教育与课程思政的一些见解。高继慧教授指出,全人教育的说法来自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他们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帮助引导学生思考、找出各个角度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当学生们能将自身与社会联系起来、能够用万物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事物时,他们的学习生涯才真正开始。高继慧教授补充道。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继慧教授也引用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总结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高继慧教授指出,课程思政要求的不是将专业课变成政治课,在思政教学的“八个统一”中可以发现,相统一的是政治性的内容与教育性的内容,也就是说思政是融入到课程内容中的,它不是一味地讲授政治思想层面的内容,目的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改变他们的思想。

在下午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设计”工作坊上,各学院教师与高继慧教授一起交流。文学院谌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授外文过程中,如何将思政融入到课程里。高继慧教授认同地表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增强文化认同感。

最后,高继慧教授强调,我们的教育模式应从追赶模仿式教育改变为开拓创新型教育,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智慧生发,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知识是需要学习的,而智慧必须靠学生自己领悟。

(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 责编 吴斌



上一条:法学院开展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 下一条:桑浦学术论坛第一期“数字经济与管理”专题论坛在汕头大学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