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丰登,大地微风送爽,《走向海洋》秋季学期两个课程班——保护行动班和宣教行动班,于9月26日和10月11日,分批奔赴濠江区开展考察户外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包括红树林保育工作现场教学等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同学们保护海洋的意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海洋考察相关的基础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为接下来的服务学习活动夯实基础。
科考基础技能培训教学“不简单”
海洋考察基本技能培训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课程组的师生们首先抵达了汕头大学走向海洋公益课的实践基地——海逸船艇俱乐部。
孙泽伟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濠江的地理特殊性及沿岸红树林的历史分布情况;看到不断涌动的潮水,孙老师不失时机地向同学们科普了简单实用的“八分算潮法”,用于推算出海时机。经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同学都能熟练地运用“八分算潮法”来计算涨、退潮的时间了。
同学们稍作调整、更换衣物后,就开始了皮划艇专业课程的培训。孙老师从皮划艇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入手,详细介绍了皮划艇的外形功能以及它在海洋科学考察中扮演的重要作用,随后便开展了对皮划艇使用技能的讲解。期间,孙老师亲自示范划艇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当使用划桨划水时,如何伸直双臂、划桨入水角度、划桨姿势的要点,当遇到突发落水翻船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完成了皮划艇上手操作,基本掌握了个人以及团队的划艇技巧。
课程组的樊雪儿同学说,初次接触科考基础技能培训,感觉很新奇,感受了与课堂上不一样的体验,我们要继续了解保护海洋与探索海洋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把我们的事业理想融入到国家建设中来。
趣味活动练技能,团队竞技磨人心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皮划艇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增加集体凝聚力,稍作休整后,策划小组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与皮划艇教学相适应的活动,如“浆板推推乐”、“皮划艇拔河”等。寓教于乐,蓝天之下,碧水之中,同学们在欢笑中逐渐磨炼自身的皮划艇技能,在彼此合作中相互磨合,真挚的情谊在缓缓生长,整个课程组的团队凝聚力也在渐渐增强。
除此之外,孙老师还向大家讲述了我校海洋划艇项目的壮举以及由海洋划艇队四位女生组成的汕头大学“功夫茶茶”划艇队成功横渡大西洋及海洋保护相关项目的内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眼神中充满惊奇和向往。
红树林保育工作现场教学,点燃保护海洋之心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沿海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必将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在完成了科考基础技能培训教学之后,课程组师生特地来到设立在汕头市濠江区的红树林保护区考察红树林生态环境。
在红树林保护区,课程组的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红树林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目前的红树林现状和保育工作。正如孙老师在课堂上所强调的,我们一定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像对待生命一样,去保护和对待我们的生态环境,推动构建绿色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因为生态繁荣了,文明方能昌盛。孙老师引导同学们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面对眼前这片静静生长在碧水之上的红树林时,同学们感叹赞赏之余,又点燃了一番保护建设的激情,纷纷表示,点点滴滴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应有的责任。
时间流逝,橘黄色的太阳渐渐西沉,户外教学活动到达了尾声。这两期教学活动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走向海洋课程组两个班的第一次户外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师生都感觉到非常珍贵,期待新学期走向海洋课程的保护海洋之旅,由此扬帆起航!
文 肖黄璇 姚少阳 图 《走向海洋》课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