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秋佳节、弘扬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淑德书院于9月27日精心策划举办“月满潮韵·非遗雅集”中秋特别活动。活动涵盖潮汕非遗竹编油纸灯笼工作坊、“雅姿娘”厨房潮汕朥饼制作、澄海灯谜文化分享与猜灯谜暨茶话会三大内容,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非遗温度,在实践互动中激活文化自信,为校园注入浓郁的中秋气息与文化活力。
活动当日,三大非遗体验活动依次展开。在竹编油纸灯笼工作坊,澄海隆都前美村前园竹编油纸灯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市级非遗潮汕油纸灯笼传承人陈炜跃手把手教学,从竹条编织到油纸涂鸦,师生在制作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灯笼时,读懂了其中“团圆祈愿、吉祥照岁”的文化寓意;教学厨房内,国家中式面点高级技师、汕头技师学院面点专业特聘教师谢福彬带领大家揉面、包馅、压模,在酥皮香甜的气息里,感受潮汕朥饼与中秋祭月民俗的深厚联结;澄海灯谜文化分享环节,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澄海灯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邱壮炮解读灯谜历史、传授猜谜技巧,50幅原创灯谜让师生在思考中体会到文字的独特趣味。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记忆,守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瑰宝,正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这场非遗雅集,不仅是一次中秋节日活动,更是潮汕非遗进校园、活起来的具体实践。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围绕感悟展开分享,言语间满是对潮汕非遗的触动与认同。有人畅谈制作灯笼时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也依旧有人愿意花费不止一天的时间慢慢完成一件事情”;有人讲述制作朥饼时体会到的民俗温度“通过实践感受美味一步步诞生的过程,在动手中获得满满成就感,其带来的欢喜程度已经超过了食物本身的香甜”;也有人表达对澄海灯谜文化的兴趣“第一次了解到国家级非遗澄海灯谜,在猜灯谜的时候要打破常规、发散思维,以后会愿意多参与猜灯谜活动的”。
淑德书院院务负责人严映洪老师分享道:“潮汕非遗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潮汕非遗文化里藏着的,是潮汕人的精气神,其间更藏着潮汕人的文化密码。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手艺、感受到的乐趣,都化作心里的牵挂,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在我们手里传承发扬,代代有回响。”
以中秋为契机,淑德书院用这场非遗活动实现“小切口”展现“大文化”,更以实际行动点燃了师生的文化自信。
文字:赖雅婷、沈锐冰
摄影:陈静瑜、赖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