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烽火弦歌照初心!汕头大学组织观看《坪石先生》传承文脉力量

2025-09-28 19:01

当银幕上出现粤北坪石的茅舍课堂在炮火中摇晃、当黄际遇教授写下“有青年才有未来”的字句,影院内的汕大师生发出深深的感叹。9月26日和27日晚,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工会联合组织汕大师生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坪石先生》,在光影中回溯那段“用黑板对抗炮弹”的峥嵘岁月,感悟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

一部“小众影片”的深层共鸣

电影《坪石先生》以1938年抗战期间,广州沦陷,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学校被迫迁徙的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从云南澄江到粤北坪石,以中山大学黄际遇、卫梓松、杜定友为首的一批教育大家在战火中坚持办学,以笔为矛、以书为盾,令岭南文脉在烽火中得以延续的传奇故事。作为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作品,该片入围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制作中项目单元,入选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推出“特别策划·人民必胜”展映片单。

法学院法律系李守良副教授在收看电影后说道,“在山河破碎之际,黄际遇等中山大学的先贤们,坪石的先生们,秉持梅之傲骨、竹之坚韧的精神,用生命阐释‘知识救国,亦是大道’的家国情怀,不求闻达,以文为甲,以传授文化为抵抗,在烽火硝烟中传承文脉,锻造民族精神的脊梁,撑起一个民族精神的穹顶。”他表示,正是黄际遇等先生们,在外敌入侵之际,以书为盾,行御侮的大道之举,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永不陷落。“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向光而行,延续先生们的风骨与情怀,以教育为使命,以知识为力量,发展理工兴国家,兴文史赓续文脉。”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观影结束后,师生们围绕“知识救国与当代使命”展开热烈讨论。法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徐彩云老师结合影片细节阐释:烽火连天处,坪石先生们以知识为炬,照亮战乱中踉跄前行的青年……他们不是孤胆英雄,而是一群以知识为火种、以风骨为丰碑的“守护者”。“影片中那句‘有青年,才有未来’至今仍回响耳畔。观影后,我颇为震撼,更觉使命灼灼。《坪石先生》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量与温度。愿我们都能循着那束光,以知识为信仰,以育人为天命,以讲台为阵地,守住学术的纯粹,也守住教育的初心。” 徐彩云老师说道。

现场播放的影片片尾曲《杜鹃花》响起时,画面中邹仪新教授将子午仪拆成200多件分散转移的镜头,先生们在烽火连天的绝境依然挺直脊梁坚持授课的场面让现场师生们深深动容。“影片最打动我的,并非那些宏大的叙事,而是在烽火连天的绝境中,先生们于简陋课室里依然挺直的脊梁,在食不果腹的困顿里对学术真理不变的赤诚。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知识火种,更是一个民族在最孱弱时依然不灭的精神尊严。那种‘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在今天这个知识易得、信念却易碎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2023级土木工程专业吴德宏同学谈到。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曲畅老师表示,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价值不仅在于公式定理本身,更在于它所培养的严谨思维和求真求实的精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曲畅尤为感佩影片中理科学者在艰难条件下对实证精神的坚守,坪石那样的艰苦环境中,没有精致的实验室,没有充足的经费,但先生们依然坚持带领学生观测天象,进行实验,这种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正是“脚踏实地”最生动的诠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对真理的追求都应当一如既往。

作为中山大学校友,化学化工学院肖玲老师对这段历史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教育者们对‘读书种子’的珍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坚信‘读书种子就是救国种子’,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守护文明的火种。这种信念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在汕头大学执教的日子里,她常常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坪石先生》给了她答案:教育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点燃希望的火炬,是民族精神的不朽长城,那些在坪石坚持办学的先生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刻内涵。

文脉永续的汕大实践

此次观影活动是学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的一大环节。近年来,学校持续挖掘本校校史资源,于去年组织及筹办“办学成果展”,并于今年逐步启动校史采访和编录工作,将学校“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精神和底蕴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体系。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伟大时代。作为计算机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更为独特的历史使命。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编写高效的代码、构建复杂的模型,更要引导他们思考‘技术为何’与‘技术何为’的根本问题。我们的课堂与实验室,不仅是技术的孵化器,更应是负责任创新的策源地。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更紧密地贯穿起来,将对AI伦理的探讨,如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内化为科研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郑麟副教授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智能时代的灯塔,以人格魅力、伦理智慧和价值坚守,引导学生航行在正确而光明的航道上,这也是这一代高校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深刻的回答。

“一个书生可抵十万大军。”希望全校师生以“坪石先生”为榜样,在学术道路上坚守初心,在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让烽火中的文脉之光在汕大校园延续。

来源: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文:李倩彤

图:何俊陶 陈丽丽 李倩彤



上一条:鏖战全国菁英,附二院青年医师站上全国科普之巅——林伟洵医师获2025“中国甲状腺青年之声”全国科普演讲总决赛二等奖 下一条:商学院MBA团队勇夺第十一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2025)华南区晋级赛亚军!